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期刊《生物學新聞信》十四日報導,一隻獨游的西北太平洋灰鯨創下哺乳動物的游程紀錄。這也是科學家首度詳實紀錄這個瀕危鯨種的完整游程,保育意義重大。
九歲的Varvara(俄文,即芭芭拉)二○○三年初次現身俄國庫頁島水域,當時她是個好奇又好玩的女孩子。二○一一年九月,她由科學家在皮下脂肪層植入衛星追蹤晶片,從庫頁島的嚴寒水域啟程。
科學家一向以為灰鯨的移游只有自北而南,再自南而北這種路向,也就是說,芭芭拉會沿亞洲的太平洋岸南下,前往南海。結果她抵達的卻是墨西哥最北的州「下加利福尼亞」。
原來,芭芭拉啟程即東行,從太平洋西北橫渡到太平洋東北,然後沿加拿大與美國西岸南游,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外海溫暖水域的灰鯨繁殖區,六十九天游了一萬八百八十公里,寫下哺乳動物的可考長泳紀錄。
芭芭拉回程,取道一條比來時稍微偏南的路線,結果,以一百七十二天游完來回雙程二萬二千五百一十一公里,也創下哺乳動物雙向游程紀錄。
灰鯨生活於北太平洋東側和西側,保育家向來認為兩邊的鯨口互無關連,但這觀念可能因芭芭拉而改變。
芭芭拉來時是少女,回程可能已是準媽媽。她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外海之後,曾與經常在那裡出沒的東北太平洋灰鯨共度了一段時間,因此科學家將會密切觀察她是不是懷了孕,她如果懷孕,預料明年將會重返那一帶墨西哥海域分娩。
芭芭拉游速如何?二○一二年三月中旬,主持研究計畫的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SU)「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發布消息,說她回程在美國華盛頓州/加拿大邊界外海往北游,平均一天游一百六十公里。OSU研究人員說,類似的衛星追蹤晶片通常只能維持一百二十三天,芭芭拉身上的晶片卻十分神奇,資訊一路清晰。
太平洋東北與西北灰鯨都深受商業捕鯨之害,東北灰鯨的數目幸而復原,西北灰鯨則瀕臨絕種,而且一度被認為已絕種。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最新資料是,西北灰鯨現存大約一百三十隻。
但是,芭芭拉的紀錄如果可靠的話,西北與東北灰鯨的基因可能是混合的,也就是說,有些西北灰鯨可能是東北灰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