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 同天行健的熊秉明

文/黃長春 |2015.04.10
2786觀看次
字級
熊秉明著《關於羅丹──日記擇抄》,以羅丹〈行走的人〉為封面圖案。圖/雄獅美術提供
創作中的熊秉明(李賢文攝)。
熊秉明的焊鐵作品「手」(正面與背面)。圖/雄獅美術提供
熊秉明的焊鐵作品「手」(正面與背面)。圖/雄獅美術提供

文/黃長春

圖/雄獅美術提供

上圖這幀熊秉明(1922-2002年)於巴黎工作室中創作鐵雕的影像,是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一九七五年所攝。

「初次見到熊秉明時,他平易謙沖地接待,令我如沐春風。他的鐵鶴作品,造型生動,有如行草般地俐落。而銅鑄水牛,充滿中國泥土的芬芳!」

「不過,當年我在他工作室購藏的,卻不是他最著名的『鶴』系列作品。 而是一隻古樸滄桑的鐵掌。這隻巨掌有著堅強剛毅的材質,也有溫柔婉約的造型,在我多年的出版工作與水墨創作中,它象徵父親的手,時時推著我向前,而勇於創造,也象徵母親的手,時時擁著我向內,汲取靈感……」

「熊秉明,這位既是藝術家,也是哲學家的巴黎第三大學中文系教授,滿腹珠璣,極有才氣。學貫中西的他,思維縝密,用字精準,雖下筆成章,但卻不輕易發表。他,正是我們雄獅切盼的大筆啊!」

李賢文常和公司同仁如此分享。也因著他這位伯樂的邀請,一九八二年,熊秉明開始於《雄獅美術》月刊連載〈關於羅丹——日記擇抄〉。翌年集結出書,還立即得到《中時》散文推薦獎。

但回想十九年前(1996年),我剛進公司工作,在辦公室書架上第一次看到熊秉明這本著作時,卻是充滿了好奇與納悶。當時的我,對於羅丹的認識僅止於《羅丹與卡蜜兒》這部電影。

羅丹(1840-1917年),這一位早期曾因作品雕得過於逼真寫實,而遭人懷疑是以真人翻模鑄造的法國雕塑家,在情感方面,不僅背叛了為他付出一切的糟糠妻羅絲,更因無法承諾情人卡蜜兒完整的愛情,而逼得這位賜予他藝術靈感的繆思女神一步步地走向精神崩潰的絕境。

世人為何非得不斷提起羅丹?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在哪?有何重要性?又為什麼戰後不久的四○至五○年代,熊秉明這位當時才二十多歲,原本研究哲學的中國青年到法國學習雕塑時,會將羅丹的作品不斷寫在日記中?

羅丹的作品到底有何吸引力與魅力呢?經不斷翻閱本書後,我終於得到了答案。

對於如何欣賞羅丹的作品,熊秉明於文中提起,曾有一位中國朋友在羅丹的雕塑前說:「肌肉的表現很好。」

這句話讓熊秉明備感沮喪,他說:「雕刻並不只是仿照人體,複製肌肉,雕刻家要通過人體表現感情、思想,表現詩、哲學。」

羅丹的重要性,熊秉明於書中清楚點出:「羅丹在每一作品中注入濃厚的思想性。在他以前的雕刻是紀念碑、紀念像,是裝飾庭院、宮室、教堂的形體。它的社會任務、政治任務、裝飾任務先於藝術表現。到了羅丹時,雕刻忽然變成表現思想的工具,個人抒情的工具,藝術表現占了首位。」

詩人里爾克說:「羅丹是一切。」

熊秉明對這句話的解釋是,「羅丹以雕塑讓我們看見人世可悲、可喜、可歌、可泣、可愛、可怖的種種相,讓我們看見生命的真實和藝術創造的意義。」

熊秉明認為羅丹的作品是歌讚缺陷與痛苦的,如〈行走的人〉一作是最佳明證。

「正因沒有頭,沒有臂,走的姿態更突出……表現的正是一種精神狀態,人超越自然力而岸然前行,任何自然的阻力都抵擋不住的主體精神力量的顯現。」熊秉明這麼說。

是的,人的一生,不論是生老病死,抑或是天災人禍的無常,所帶來種種的身心靈傷痕,就像是〈行走的人〉殘破的肢體一般。但是生命的旅途中,心境若能時時提升至「同天行健」,與「宇宙真理」同在,那麼即使在風雨飄搖的絕境中,亦能保持希望,而自強不息。

「書中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可能對於現在年輕的藝術朋友有一點用處,就算這用處是極微吧!也或許他們會覺得過時了,可笑了!」每每讀到熊秉明這句話時,我可以感受到他責任感中所帶有的真誠與關懷。他在六十多歲時,擇抄並公開年輕時羅丹作品給予他生命啟示與省思的日記內容,無非就是希望對青年們有所助益。

即使青春不再了,熊秉明在精神上仍擁有強壯的肌力,以〈行走的人〉之姿,而昂首闊步、勇猛精進,不斷爭取永恆價值的存在。

沒錯,《關於羅丹——日記擇抄》出版至今已三十二年了,仍受讀者朋友喜愛,這證明了時代會過去,但引人走向生命與藝術本質的經典之作,是絕不會過時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