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已開發國家在人口老化拖累下,未來經濟成長恐有限。人口老化意味著勞動力減少,潛在產出下滑,意味著未來的生活水準降低。圖/林俊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七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表示已開發國家受到人口老化的拖累,除非對科技創新和基礎建設擴大投資,提高生產力,否則經濟成長幅度有限。
IMF在半年發布一次的展望報告中指出,年長者占人口比率增加代表較小的勞動力和較少的潛在產出,恐怕會降低未來的生活水準。潛在產出(potential output)是指在沒有通脹及通縮壓力的情況下,經濟體的產出水準。
部分已開發國家經濟潛在成長下滑的現象,愈來愈明顯,新興市場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像是中國、巴西及俄國,長期的生育率與勞動人口下滑,人口平均年齡上升,都是未來的隱憂。
IMF報告指出,二○○八年國際金融危機拉低了先進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潛在產出,導致其成長率下滑。
國際金融危機前,先進經濟體的潛在成長率原本就因人口老化和科技創新推動作用減弱等因素在下降,二○○八至二○一四年已降至百分之一點三。報告預測,二○一五年至二○二○年,隨著資本投入,先進經濟體的潛在經濟成長率預期將反彈至百分之一點六,但仍遠低於危機前二○○一至二○○七年百分之二點二五的平均值。
潛在成長(Potential growth)意指經濟在不受通膨速度衝擊的情況下能夠成長的速度。
新興經濟體的潛在成長率也將逐漸下滑,會從二○○八至二○一四年的百分之六點五,將於二○二○年前降至百分之五點二。
若從勞動力參與率來看,勞動力成長更為緩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口,比開始進入勞動市場的人口多。IMF研究認為,勞動參與率偏低,最後將拖累未來的經濟成長。
IMF表示,這項變化對政府形成新挑戰,「先進經濟體潛在成長滑降,將更難以削減居高不下的公共和民間債務比。而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低潛在成長將使得重建財政緩衝區,更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