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國人普遍灌「鈣」不足!國內六歲以下幼兒的鈣攝取不足率約六成,其他年齡層更達九成以上,尤其是十三至十八歲國中及高中生,恐因偏食、營養失衡,導致鈣攝取「近百分百」未達建議量。
曾有小兒科醫師指出,國中生不愛喝牛奶,少吃綠色蔬菜、豆類食物,卻天天喝可樂、汽水,碳酸飲料中的磷酸成分阻礙鈣質吸收,導致年紀輕輕,「一跌倒就骨折」。醫師提醒,青春期到十八歲前,是長高的黃金期,身體亟需補鈣存骨本,如果常吃炸雞排、炸豬排等,蛋白質攝取過量,也不利於骨骼補鈣。
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根據一○二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若長期鈣攝取不足,對兒童或青少年易導致骨骼成長不良、成人或長者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衛生福利部建議的每人每日鈣攝取量,零至六歲為三百至六百毫克;七至九歲為八百毫克;十至十二歲為一千毫克;十三至十八歲為一千二百毫克;成人則為一千毫克。
國健署進一步分析,鈣質含量以魚貝類居冠,如加工的櫻花蝦,平均每一百公克含有二千八百五十九毫克的鈣,堪稱是食物中的「鈣王」;其次為「扁魚干」的二千八百零四毫克,以及「小魚干」的二千二百一十三毫克。
其他食物類別第一名,穀物是「麥片」,含鈣四百六十八毫克;乳品是「脫脂奶粉」一千四百零六毫克;蛋類是「雞蛋」四十三毫克;肉類是「豬肩胛排」四十一毫克;豆類是「小方豆干」六百八十五毫克;堅果及種子類是「黑芝麻」一千七百五十七毫克;蔬菜類是「香樁」五百一十四毫克;藻類是「髮菜」一千一百八十七毫克;水果是「黑棗」六十七毫克。
多運動、曬太陽 遠離咖啡因
邱淑媞表示,民眾可多攝取乳品、黑芝麻、小魚干等高鈣食物,但補鈣也不宜偏食某類食物,應有「營養均衡」概念,並多運動及適度的日照,方能補鈣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
國健署營養師葉怡妙提醒,過度攝取咖啡因,如喝太多咖啡、茶及可樂等,也會降低鈣質吸收,最好多喝白開水,保鈣又健康。
全素者可運用紅莧菜、芹菜炒豆干、涼拌豆干絲、黑芝麻糙米飯、髮菜豆腐湯等搭配而成的中式料理組合,鈣質約五百九十毫克、熱量約六百四十大卡,美味又能灌「鈣」。
青少年補鈣怎麼吃?
早
.饅頭夾起司片加蛋+無糖豆漿1杯。
.鈣質180毫克、熱量510大卡。
午
.潤餅捲3捲,包糙米飯拌炒芥藍菜、蝦米、魩仔魚+清炒白莧菜+鮭魚味噌湯+木瓜少許。
.鈣質390毫克、熱量860大卡。
晚
.糙米飯1碗+黑芝麻+文蛤、牡蠣、蝦仁、蝦米、小白菜、傳統豆腐、小排骨、大番茄、甘薯組成的牛奶海鮮鍋+柳橙1顆。
.鈣質630毫克、熱量750大卡。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