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

 |2015.04.06
1614觀看次
字級

詳說支出 僧信更具信心

「在佛光上行將五十周年之際,大師針對宗教、教育、文化、慈善的付出和支出詳細說明,僧信二眾共同圓滿的事情超乎想像,讓弟子們對大師的大悲心和菩提心升起更大的信心。」

楊錦郁(台北市/文學博士)

自述護教 正本清源之效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本著佛陀的慈悲心,推行人間佛教,積極入世,旨在引領人性向上向善,自有感動人心的巨大力量,因而有十方的護持奉獻,重要的是「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在來去之間所成之事,是善事,是人文化成之事。

我讀《貧僧有話要說》,深感大師出以至誠,自述以護教,於近日之沸沸群言,應有正本清源之效。

李瑞騰(台北市/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法藏文庫 捐贈兩岸大學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向社會報告的這筆帳中,其中,十六年前策畫出版《法藏文庫》,很榮幸由我擔任學術總策畫。

此套叢書嘉惠兩岸學界,出版時,無償向兩岸大學圖書館贈送五十多套,佛教學人受益甚多;詳細情形曾經在三月的學佛苑報告。

佛光山從事的眾多文教事業中,我只參與了其中一兩項,但我願意就我所知,為大師與佛光山做見證,讓人知道佛光山默默耕耘五十年,為文化、為教育做的無上功德。

程恭讓(南京/南京大學教授)

寂寞慈悲 不張揚更獨特

拜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大作〈我究竟用了多少錢?〉,大師除了細數過去在教育、文化、慈善和各地建寺等方面的花費外,也提到在兩岸建圖書館,為復興中華文化奉獻心力,以及監獄布教與接待外賓贈書等,對扶持弱勢與國民外交的付出,讓讀者對佛光山的努力目標更了解。

文中,大師提及,「慈善救濟本就是佛教徒的責任,社會需要寂寞的慈悲。」很喜歡大師「寂寞慈悲」的說詞,這讓我想起《論語》:「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不張揚的善行,在這講求速效與行銷的時代,更顯獨特與重要,在我心裡,「寂寞慈悲」並不孤單,而是更具感動人心的巨大力量。

蔡田(台北市/退休校長)

用錢公開 內心財富無量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二十說之三的文章裡,清楚交代究竟用了多少錢。個人認為,蘊含三個深遠意涵。

其一、大師口袋沒錢,也沒私產與存款,更無錢財可傳弟子。實是奉行佛法「諸惡莫做,諸善奉行」的善念,窮畢生之力帶領信徒善盡社會責任,改變未來果報。

其二、公開五、六十年有關佛光山經費支出項目,表示佛光山不會因民間的成就或地位,不接受社會公論。若是因法律條文不完備,政府應立即修補。

其三、佛光山信徒願參與組織,捐獻金錢,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驕傲。實乃有學佛信念,方能做到慈悲喜捨,惠及眾生。

從此文我也學習到:把錢財看得太重,會成為錢的奴隸。凡事力求精神昇華,縱使物質極度貧乏,內心的財富仍會讓人喜悅無量。

林淑雲(桃園市/國小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