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真是富有智慧,是我學習的對象;大師讓我知道怎麼面對事情,勇敢成長。在中國歷史上,佛教雖早已取得中國文化的博士學位,與儒家和道家鼎足而三。然而,在社會上還是有一些裂痕和反彈力量,佛教的全面和深入發展還受到限制,無法真正成為文化的主流;歷史上歷次的法難、滅佛、廟產興學等負面現象就充分說明這一點。究其原因是這個社會不夠包容和開放,專制的政府會打擊它,文化的偏見會擠壓它,人們甚至在生活中也是臨時抱佛腳,不能夠完全將佛教信仰建立為砥柱。
而為解決這種困境,在當下,不能退縮忍讓,也不能畏首畏尾,要直接面對問題;在自我澄明外,也要讓民眾增加一次了解和學習佛教機會,使佛教除了是一種文化、信仰,更能真正進入社會公共領域。
對此,大師做出完美示範。不僅在文化的互動上貢獻精神價值,且在社會的參與奉獻積極力量,讓佛教成為人們所追求的善美生活,並與世間融為一體。
學術關乎文脈,文脈影響世運,在當今社會,佛光山與學界的互動是最為密切,相信這點殊勝因緣早晚會開花結果,使佛教成為當今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的重要部分。屆時成為佛教之福,眾生之福,世界之福。
孫國柱(北京大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