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神話雖被解構,但在一般人心中,就像好孩子做錯事,基本上仍是持同情的態度。這方面對綠營而言,恐不是「哀矜勿喜」或窮追猛打,所能破解的。
政治利用司法,司法介入政治,是目前最引人詬病的情況。要樹立政治資本,政治人物必須身體力行始能建立典範。以美國為例,實施民主政治二百多年來,是由華盛頓、傑佛遜、富蘭克林、林肯等先賢,展現「大我」襟懷,方奠下厚實的民主磐石。也因此美國的行政、立法及司法能成為民主三大柱石,各司其職的三權即便有相互扞格之處,也都能尊重法治的精神,迎刃而解。
台灣民主化不過二十多年,許多威權時代的遺毒和殘存的作為仍處處可見。加上政客不斷利用族群間的矛盾與衝突牟利,百姓未能成為真正的主人。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尚未出現真正的政治家,檯面上多是為勝選不擇手段、且好搞權謀政術之類的政客。尤有甚者,政客和部分媒體的共同操弄產生政治惡鬥,造成社會對立、相互不信任的局面,無論何事都有「一半信,一半不信」,此對社稷百姓傷害最大。
馬英九起訴案,亦是如此。如果社會再縱容藍綠互鬥,受害仍是民眾自己。雙方政客也應該自制,不必看對手笑話,畢竟政治的事往往禍福相倚,說不定有朝一日自己反成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