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三陽開泰——乙未雜談

文與圖/陳牧雨 |2015.03.24
1741觀看次
字級
【遊藝筆記】三陽開泰——已未雜談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歲月如梭,甲午年倏忽過了,接著乙未年到來。「未」在地支裡排序屬「羊」,所以「乙未年」是俗稱的「羊年」。

羊,是溫馴的動物,在古遊牧時代,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資產。人類食羊肉、喝羊奶,將羊皮羊毛製成保暖衣物。而且早在千百年前,人們就將充氣的牛羊皮胎充作渡河的工具,《水經注》中便有相關「皮筏子」的記載;《宋史》也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的說法。

另外古代也有「羊車」的記載。由於羊車與鹿車、牛車載重量的不同,因此在佛教裡就有以羊車,來形容只能自度的聲聞乘;鹿車則形容緣覺乘,能自度兼度親屬,好像一輛鹿車能載少許的貨物;牛車則是形容菩薩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眾生,就像一輛大牛車能運載許多的貨物。

羊皮亦曾被製成書冊。已知較早的羊皮書卷是西元前六至前四世紀成書的《波斯古經》,全書二十一卷,約三十五萬字。羊皮書最初是書卷型,後來才逐漸演變為書本型。

而羊毛除了提供人類保暖用途之外,同時也是製作中國書畫用筆的重要材料,這種羊毫筆,質地比較軟,含水量高,放水較慢,用來畫畫寫字有其鮮明的特色。可見,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知識傳遞,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說文解字》說:「羊,祥也」。秦漢金石多借「羊」字為「祥」字,這種借字的方式稱之為「通假」,通假的原因有很多種,但無論如何,由於「吉羊」就是「吉祥」,於是中國人把羊視為吉利動物,羊也成了畫家喜歡畫的題材。

元初趙孟頫曾畫〈二羊圖〉,依據他自己在畫面上的題字:「余嘗畫馬,未嘗畫羊。因仲信求畫,余故戲為寫生,雖不能逼近古人,頗於氣韻有得。」畫羊的原因很單純,只是因為有人求畫。

畫家得意的地方,是自己覺得畫的氣韻表現得還不錯。但是到了清代,卻有人說:「〈二羊圖〉是以顯出傲氣和屈辱的兩頭羊,來隱寓蘇武持節牧羊的氣節和李陵順從投敵的卑躬。」顯然這些都是穿鑿附會的說法,不是畫家的本意。

從前高固被任命為楚國宰相的時候,據說有五隻羊銜穀聚於楚國朝廷,這是祥瑞的象徵,因此早在唐朝刁光胤就有〈枯樹五羊圖〉傳世。

另外,廣州有五羊城之稱,是因為傳說中古代曾有五位仙人,手拿稻穗乘坐五隻羊到了廣州。羊為畜牧,穗為農作,所以,這個故事,我認為其實有歌頌先人開荒墾拓的意義。

《三字經》裡有:「羊初生,知跪乳」的說法,因為小羊跪著吃母乳,因此被用來教導小孩,對長輩須知恩圖報,對父母須孝順知禮,否則連羔羊都不如。

「三陽開泰」是祝賀新年昇平的頌詞。許多畫家也喜歡在過年時畫三隻羊,並題上「三羊開泰」或「三陽開泰」,主要便是因為「陽」與「羊」諧音的緣故。

而「三陽開泰」一詞源於《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易經》以農曆十一月為復卦,一陽生于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于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

這個「陽」字是指陽氣,約在農曆十一月,白晝已開始漸長,故認為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所以「三陽」意為春天開始,表示冬去春來,陰消陽長,萬物復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也有人稱為「三陽交泰」。

總之,羊與祥是相通的,羊年自是吉祥的一年,相信這一年,我們必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三陽交泰」的一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