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星親疏 見證兩岸變化

 |2015.03.24
1204觀看次
字級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訪台超過二十五次,從故總統蔣經國開始,與歷任中華民國總統都有接觸;他與幾位總統關係的親疏,似正反映不同階段的台星發展及兩岸局勢的變化。圖/法新社

【本報台北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訪台超過二十五次,從故總統蔣經國開始,與歷任中華民國總統都有接觸;他與幾位總統關係的親疏,似正反映不同階段的台星發展及兩岸局勢的變化。

蔣拖重病 蹣跚迎機

曾與李光耀多次接觸的前駐新加坡代表邱進益說,一九八六年李光耀訪華,那時蔣經國身體已經不好,行走都有困難,但仍堅持到桃園機場迎接李光耀。當李光耀下機走入國賓接待室時,蔣經國拖著蹣跚步伐,一步一步迎上前去,李光耀雙手緊握蔣經國的手頻頻說:「您不必這樣的呀!」

一九八八年秋天,蔣經國過世出殯,李光耀更率領全體閣員來台悼念,全體黑西裝、黑領帶,神情充滿不捨。

李光耀的回憶錄中曾詳述,在新加坡從一九六○至一九七○年代剛獨立、最孤立無援時,蔣經國領導的中華民國總是慷慨伸出援手,協助新加坡站起來。

李光耀在一九七八年首次與大陸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見面,後來李光耀也在回憶錄中坦承,會為蔣經國及鄧小平傳話。

李登輝一九八八年繼任總統,次年就訪問新加坡,是第一位訪問東南亞的中華民國總統。但新加坡秉持「一個中國」政策,謹慎稱李登輝為「來自台灣的總統」,也沒有國旗、軍禮和國是訪問的儀式。

李光耀評價蔣經國「沉默冷靜、想法務實」,他認為蔣經國從不擺出思想家的模樣,但想法務實,社會知識豐富,善於識人,確保留在身邊都是可靠之士,隨時願坦誠提出己見,哪怕是逆耳忠言。蔣經國在開口前,必定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絕不信口開河。

雙李交惡 話不投機

李光耀評價李登輝則是充滿自信、博學,但「抒發分離主義的情緒,低估中國統一的意願」。除兩人對兩岸前途的看法不同外,李光耀與李登輝也對西方民主和強人政治下「開明專制」哪一種適合亞洲的觀點迥異,傳是兩人交惡的源頭之一;尤其李登輝在某次談話暗指李光耀比較獨裁,更惹怒李光耀。

前外交部長錢復說,有一次兩人在台北會面,兩人搶著說話,你來我往,幾乎沒有一個話題有交集,氣氛很尷尬,後來李光耀就很少來台灣。

不過,錢復說,因為李光耀批評台灣太民主、太自由,李登輝當然要反駁;但除了話不投機外,李登輝仍對李光耀很禮遇。

辜汪會談 還李人情

李登輝時期,李光耀與我國總統的交誼起了變化。但無論如何,一九九三年兩岸第一次辜汪會談,仍是在李光耀斡旋下於新加坡舉行,避開了於其他地區舉行的敏感性。

邱進益透露,「辜汪會談」最初討論地點並非新加坡,對岸先提香港,再提出東京,台灣最後選擇新加坡,正是為了回報當時星國總理李光耀奔走兩岸的人情。

兩岸和平 李大讚馬

二○○○年政黨輪替後,李光耀曾兩度訪台,與陳水扁總統的關係一般。李光耀二○○二年與陳水扁共餐,與會者對媒體透露,陳水扁多半時間是聽取李光耀的見解,並表示尊重李光耀「個人立場」。

馬英九總統二○○八年率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李光耀多次對其兩岸和平政策公開肯定。二○一一年最後一次訪台,與馬英九總統會面,稱讚「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認為對兩岸和區域都有利。

李光耀

大事記

1923/9/16 ▼出生於新加坡甘榜爪哇路家中。

1946 ▼留學英國劍橋大學攻讀法律。

1949 ▼與柯玉芝在英國註冊結婚。

1954 ▼人民行動黨成立,任祕書長。

1957 ▼馬來亞聯邦獨立。

1958 ▼參加各政黨憲制代表團談判,就成立新加坡自治邦的憲法達成協議。

1959 ▼出任新加坡自治邦政府第一任總理。

1965 ▼新加坡獨立,擔任總理。

1968 ▼領導人民行動黨參加獨立後第一次大選勝選,續任總理。

1973~1990 ▼訪問台灣1至2次。

1975 ▼推動台灣代訓新加坡部隊的「星光計畫」迄今。

1988 ▼第八度出任總理。

1990 ▼主持新加坡與中國建交。

▼卸總理職務,交棒吳作棟,任內閣資政,

共計擔任總理31年5個月。

1993 ▼台海兩岸4月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

辜汪會談。

2011 ▼李光耀最後一次訪台,以行動

支持總統馬英九的兩岸和平政策。

2015/2/5 ▼感染嚴重肺炎住院。

2015/3/23 ▼病逝。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