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中華職棒前晚開季戰,吸引了超過一萬八千名的觀眾入場,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但也值得深思。振奮的是,中職自成立二十多年來,歷經多次的打假球、簽賭案件,使得棒球的支持者銳減,好不容易經過這些年職棒各隊的努力,觀眾群有回溫的跡象,不論對國內各級棒運的發展,或國人士氣的凝聚,職棒回春確實令人欣慰。
四、五年級生的共同記憶是我們的少棒,四十多年前我國經濟尚未起飛,少棒隊遠征美國威廉波特,多少國人在深夜犧牲睡眠為小將加油,創造了棒球熱,也因為這股熱潮,使得經濟條件還很差的台灣社會,充滿了活力、向心力。儘管國人在政治上有藍綠的分歧,但是卻可以在運動上形成命運共同體,因此激發國人對一種運動的熱情和認同,可以創造社會和諧和共同感,這是「愛台灣」的最佳養料,而棒球是最有可能的選項。所以需要深思的是,國人對於打假球的陰影記憶猶新,如何記取教訓,防微杜漸,絕對不能重蹈覆轍。造假的球賽趕走了觀眾,其實也羞辱了球員自己。那些打假球的職棒球員,顯然把打球當成賺錢謀生的工具,所以當他們可以用別的方式賺錢時,何樂而不為?但是其結果是毀了自己的吃飯工具,也毀了自己的尊嚴,當然也毀了國人的信心。打球可以是一個職業,但也可以是一個志業,把打球當成志業的人,在薪水考量之外會重視運動道德,從中職過去的坎坷可以證明,一個可長可久的運動項目,必須堅持內在價值和精神,所以中職如果要能重新確立觀眾的信心,球員的態度決定了它的高度。
另一個例子是HBL(高中籃球聯賽)。我喜歡運動,所以幾乎各類球賽的電視轉播都會留住我的目光,以國內的籃球為例,我喜歡看HBL勝過準職業的SBL(男子超級籃球聯賽),後來和友人談到這件事發現,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偏好。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高中生打籃球極為賣力,觀賞者會被他們那股拚勁所激發,情緒隨著他們起伏,所以令人有很強的投入感。也許是HBL的球員在那麼多球隊中要嶄露頭角,必須特別賣力;而SBL的球員已經出了頭、競爭對手變少,所以拚勁也大打折扣。由HBL帶給觀眾血脈賁張的關注力顯示,好看的球賽要素之一是:球員全力以赴的態度。
「態度決定高度」不只適用於運動,以政治為例,以前部長級官員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像李國鼎、孫運璿、趙耀東,而現在的中央部會首長批評四起,還要對批評者卑躬屈膝、打躬作揖,尊嚴盡失。當然以前社會比較威權,所以人民比較小、官員比較大;而現在自由社會人民變大、官員相對變小,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這並不是事情的全貌。真相是:現在的官員權力還是很大,只是他們把自己做小了。
受到尊敬的官員,是因為他們的施政得到人民的肯定,官就是大的,像現在的彭淮南。但施政得不到人民肯定,自然會被人民瞧不起,官再大也是小的。其實施政不得民心還戀棧職位,在民主社會是不道德的行為,因為民主政治的正當性來自多數,一個得不到多數人民支持的官員,即使法律上保障其任期,已經失去道德的正當性,因此這樣的官就是自己把官做小,還是態度決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