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大陸主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去年十月在北京召開創立大會,當時有二十一個創始會員國簽署成立亞投行諒解備忘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上正式宣布此一新多邊開發銀行的創立。近日傳出歐洲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及英國已同意加入。由於美國日本等國的抵制,台灣的態度仍猶疑不決,亞投行已經成為亞洲一個重要的經濟組織,加上兩岸經貿關係的緊密關係,台灣自應積極加入。
美日一向以圍堵中國發展為其亞洲的主要戰略,不僅軍事上如此,在經濟上更是擔心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取得話語權。亞投行成立之初,美國日本就備感疑慮,除對外放話表示,中國大陸意圖謀取國際金融領域話語權,而且亞投行的功能極可能與現有的亞洲開發銀行重疊,甚至質疑它是挑戰現行的金融秩序,專為中國政治服務的多邊開發銀行。美日兩國還遊說澳洲、南韓和台灣等亞洲國不要加入亞投行。
其實美國是怕中國危及它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晚近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快速,讓世界各國都不敢小覷。亞洲國家長期以來在經濟和軍事上都是倚賴美國,對中國大陸形成圍堵態勢,台灣也不例外。但是隨著中國大陸的興起,亞洲國家多已改採「經濟依賴中國,安全依靠美國」的策略,台灣也隨著這個潮流順勢而走。
但兩岸關係不同於其他周邊國家,不僅有相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雙邊的經貿關係又較其他國家更為緊密。儘管兩岸之間的服貿、貨貿協議因為台灣內部的政治因素而暫時中挫,但未來趨勢只會更走更近,台灣如果脫離了大陸的經濟圈,將會被邊緣化。
最近大陸開拓了兩條走向世界的戰略經濟線,即所謂的「一帶一路」:一是從西安出發,穿越天山抵達中亞,通向歐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是取道麻六甲海峽,經南亞至東非,再入地中海地區的「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總投資額一兆六千億美元,貿易額亦達一兆美元,堪稱史無前例。這項龐大計畫需要六十多個國家的參與;目前亞洲、歐洲國家多數表態支持。
亞投行成立的功能在於向亞洲國家基礎建設提供資金,對於亞洲各國當然有吸引力,目前參與的成員多達二十七個國家,原先受美日影響不擬加入的澳洲和南韓已經改變態度,如今歐洲國家英國、德國、義大利相繼表態要加入。顯見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息息相關。在英國宣布加入時,美國立即指責英國「不斷遷就中國」,「這不是和崛起強國打交道的最佳方式」;顯然,美國已經無法說服歐洲國家重視中國崛起的事實。
現階段亞洲國家為基礎建設所亟需的資金,估計在二○二○之前將達八兆美元。亞投行遵循開放原則,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投入,北美洲的加拿大也表達了意願;台灣與大陸僅一水之隔,不能無視於這個舉世爭相投入的經濟組織,台灣需要加入國際組織,避免被邊緣化,可以善盡國際社會的責任,實在沒有理由不積極加入亞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