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荷
天仍暗,路燈為我們照路。微風輕吹但不冷,我們向路旁的小沙彌石雕道早安後,往「大雄寶殿」方向走。
記得第一次叫您「媽媽」時,非常生疏。
儘管在心裡練習了一遍又一遍,真正叫時仍然緊張,也不知道是否叫出聲來,只感覺好陌生,彷彿是別人在叫。
從小不曾喊過媽媽,都是直接喊母親的姓:黃仔。現在要喊別人的母親,覺得很不自然,彷彿演戲一般。不知道媽媽您的感覺如何,是否覺得媳婦怎如此輕浮,叫聲媽媽竟這麼不沉穩,忸忸怩怩,不夠大器。
小時候住鹿港,廁所在遙遠的晒穀場邊,很不方便。父親在房間的紅眠床旁邊用布簾圍起來,放一個木製馬桶,等馬桶快滿了才提出去倒。
曾經好幾次,因我腿短個兒小,坐在馬桶上腳一懸空就重心不穩,一個踉蹌將馬桶打翻,灑了一身溼尿,甚是狼狽。母親一邊幫我清洗,一邊罵我笨。
我是真笨。不過,常聽大人們說,誰誰誰不小心跌入「屎坑」,好似掉入黃金甕裡,讓他們家從此興旺起來。所以大人是說掉入馬桶也並不是壞事,是一種福氣嘍!
眼下我正印證這個說法。就是小時候常打翻馬桶,現在才會遇到一個好老公,好婆婆。
那回家人同遊佛光山,清楚記得隔日清晨四點天未亮,您就起來坐在床緣更衣、梳頭髮。我因幾次起床幫睡上鋪的囝仔蓋被,一直未安眠,索性也坐起來,並跟您說,我也去。您叫我再睡,我說睡不著。您只好點頭,拿起外套,我們就出門了。
天仍暗,路燈為我們照路。微風輕吹但不冷,我們向路旁的小沙彌石雕道早安後,往「大雄寶殿」方向走。因為不知道大雄寶殿在何處,所以在「龍天護佑」牌樓旁的地圖上尋找,依方向指示,沿著「佛光緣美術館」旁的斜坡上行。
「是這裡沒錯了。」您說。
「五時二十分門才會開。」一位坐在大雄寶殿旁的婦人說。殿前廣場寬闊,我想晚上可帶孩子來此觀星。時間還早,我們繼續往下走,您說,以前曾來過,也是這個時間,您一個人在附近散步,一群在廚房裡忙著的小沙彌見到您,向您道早安。您看著純真無邪的小沙彌,想到他們才這麼小,應該在家裡受呵護才對,怎奈在如此寒冷的大清早就開始一天的忙碌,您心中盡是不捨。
廚房燈亮起,您卻落寞地說:「沒有了!小沙彌不知曉在哪一個殿?」
我們到不二法門附近逛一圈,才回到大雄寶殿。門開了,我跟在您後面進入殿內,隨您跪拜,念早課,一切是那麼平靜。
過程中,您是那麼虔誠與慈悲。
幾年前的元宵節,我因感冒引起肺部感染,住院的第一晚,您來看我。
因為阿弟仔拄著枴杖行動不方便,您就幫我到樓下張羅住院的用品。回來時手上除了臉盆、脫鞋外,還提了兩碗廣東粥。一碗給阿弟仔吃,另一碗給我。
我拿著湯匙的手微微顫抖,又開始發冷了,表示又要開始發燒了。您接過我手上的湯匙,舀一口粥餵我吃。
讓一個七十五歲的老人家餵我吃粥,怎麼樣也說不過去,就跟您說我自己來。可是,您依然堅持餵我吃。
我慢慢咀嚼,緩緩吞下。彼時我一邊想起您當年幫忙帶囝仔時,也是這樣慢慢地,耐心地餵她吃稀飯的。
您住淡水竹圍,我們住景美,分別在捷運淡水新店線的兩端。
每次我們要回台中娘家,您總是要爸爸從竹圍坐捷運,特地送幾包淡水魚丸來,讓我帶回去。
您為人周到,在每次我們回竹圍和您老人家小聚時,您除了一大清早坐捷運到北投市場採買,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外,在我們起身打道回府時,您也一樣大包小包讓我們帶回來。您把我當女兒對待,俗話常說「女兒賊」,原來是這樣。
竹圍家的餐桌上,總有一鍋肉丸子湯;濃濃的湯汁淋在白飯上,香噴噴地很下飯。阿弟仔吃了四十幾年,已經沒什麼感覺;但我不同,我每次吃,每次都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幸福感。
而您每次都為我們準備一鍋肉丸仔湯帶回來,隔天我便可以少煮一道菜了。
您是個盡職的媽媽。生養五個小孩,個個孝順、會讀書外,也有好品德,好人格。令我佩服的是,每個小孩都承襲了您守規矩及整齊愛乾淨的好習性。好的家教讓他們一輩子受用無窮,是最大的財富。阿弟仔從小罹患小兒麻痺,雖然行動不便,但並不偷懶;衣著比別人整齊,頭髮每天洗,儀容也比別人整潔。書桌、抽屜的雜物文具總是分門別類,擺放整齊,勤於擦拭,並未因為行動不便,而覺得麻煩。阿弟仔知書達禮,遇人必打招呼,受到別人幫忙時,即使只是小小的舉手之勞,阿弟仔必定回以「謝謝」,表達內心的感激。
就連我給他倒杯水,拿塊抹布,提個袋子,或是遞塊手帕,都會得到一句誠心的道謝。這自然是來自媽媽您的教誨。
您不單單是一位稱職的好媽媽,更是一位將孫兒孫女疼入心肝的祖母和外婆。阿弟仔的姐弟妹們,婚後所生的每個小孩,都是您親手帶大。
照養過程千辛萬苦,但只要他們健康,您就忘了把屎把尿的煩人瑣事。囝仔從一出生就讓您照顧,原先不想讓您老人家這麼辛苦,但看到媒體上對保母的負面報導,難免擔心,只好辛苦您了。
您連著照顧姐姐的一對兒女,大妹的兩個女兒,弟弟的女兒,我的囝仔,還有小妹的兒子,共七個可愛的孫兒孫女,可說沒有停歇。原本就不胖的您,更加清瘦。因睡眠不足,牙齦經常發炎。您的頭髮更稀,更白,臉上皺紋也愈來愈深。尤其半夜背著囝仔在客廳來回走著,一聲聲「乖乖」耐心哄睡,直等到她睡著了,您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房睡覺。
大年夜,囝仔突然發高燒,您心急如焚,抱著她跟著我們一家家找尋醫院的急診室。
SARS剛開始時,您準備了酒精、口罩,要每個人出門帶口罩,進門擦酒精、洗手、換衣物外,還煮了聽說可以抗SARS的中藥湯和綠豆湯。最辛苦的是,有次您弄了一桶漂白水,屈膝彎身將客廳各角落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抹一回。時值盛夏,天氣酷熱難當,見您汗如雨下,我想幫忙,您卻叮嚀我將囝仔顧好,堅持不讓我動手。
媽媽,您疼惜我們,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