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豬向來被視為賤畜,自宋元始,多不入畫。但是在河
北、河南、山東和浙江等七千年前中古文明遺址中,發現許多陶豬藝術品,可見,中國的先祖們常以豬為其藝術創作對象。及至今,在中國雕刻中,豬代表福,是財富的象徵,所以玉雕如意豬咬金,為發財吉祥物;帶仔母豬,代表多子多孫多福氣。雖說畫壇少人畫豬,但是被康有為譽為畫壇奇才的徐悲鴻就曾三次畫豬。徐悲鴻(一八九五~一九五三年)江蘇宜興人,從小隨父讀書學畫,過著「半耕半讀半漁樵」的生活,因此善於觀察和描繪動物的神態,其中又以寫馬最為有名。
徐悲鴻曾於新加坡開畫展,受到廣洽法師很多的幫助,並將其義賣所得支援對日抗戰。後來,徐悲鴻為感謝廣洽法師在新加坡畫展期間對他的照顧,特別請齊白石畫了一幅《無量壽佛》,送給廣洽法師。
一九三四年的冬天,徐悲鴻應《中國時報.圖畫周刊》的邀約,為次年乙亥的豬年畫了一幅「墨豬」。這是徐悲鴻第一次畫豬。他以大筆淡墨,細筆勾面,畫了一頭迎面走來的黑豬,並在畫上寫下「悲鴻畫豬,未免奇談」八個大字。
過了不久,他又畫了第二幅的墨豬。這幅畫的構圖和第一幅相近,只是這次他是在畫的右上方題了一首詩:「少小也曾錐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神靈無術張皇甚,沐浴薰香畫墨豬。」
一九四三年春正月,悲鴻第三次畫豬,當時他人在重慶。畫的是一幅噴墨雲山的立幅,在底邊近景的濃蔭路上,二個苦力用滑竿(一種交通工具,在兩根長竹竿中間架以竹片或繩索繃成躺椅,講究的則形似轎子而無頂)抬著一隻黑白大肥花豬,四腳朝天,安穩地睡在滑竿上。畫的上方,題了兩句極具諷刺性的詩:「兩支人扛一位豬,豬來自白雲深處」,頗耐人尋味。
徐悲鴻這三幅畫,據說第一幅墨豬已經佚失,第二、三幅豬則保存在北京的「徐悲鴻紀念館」裡。
(轉載自佛光文化出版《豬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