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41】 《華嚴經》的「十地」(下)

曹郁美 |2015.03.10
2353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所謂「地」是指住地,「十地」是菩薩五十二階位的第四十一至五十位,已接近佛果:等覺位、妙覺位了,算是菩薩修行的最後衝刺。

〈十地品〉出現在八十卷本《華嚴經》的卷三十四,長達六卷,內容豐富而精采。因此歷史上皆認為《華嚴經》共三十九品,最重要者為其中兩品:〈十地品〉與〈入法界品〉。

本品係解脫月菩薩向金剛藏菩薩請益,後者為大眾說十地法門。分別是:

一、歡喜地。是說菩薩能紹隆佛種、弘法度生、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心生歡喜踴躍,故名。其中的經文:「佛子!菩薩起如是心,以大悲為首,智慧增上,善巧方便所攝,最上深心所持……」,道出了菩薩行之綱領。

二、離垢地。登此地的菩薩已離慳嫉破戒等垢穢,臻於清淨圓滿,故名。

三、發光地。菩薩登此地,有正法光明等加持,內心明淨發光,經文說「所有善根轉更明淨」,故名。

四、焰慧地。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智慧如火燄一般熾盛,照亮了佛道,故名。

五、難勝地。菩薩了知聖諦、證悟空有不二,這是極難到達的階位,故名。

六、現前地。菩薩起大悲,不捨一切有情,徹悟諸法自性,此時無著智現前,故名。經文出現知名偈頌:「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把菩薩行與唯心思想作了聯結。

七、遠行地。菩薩安住在滅盡定中,雖示現生死,而恆住涅槃,彷彿成就長遠旅行,故名。前七地稱為有功用行(有自覺地精勤),第八地起方為無功用行(不自覺、自然隨順地精勤)。

八、不動地。菩薩安住如來的加持,內心如如不動、恆不退轉,入真如無分別智,故名。

九、善慧地。菩薩住於無礙智,作大法師,說無量法門,常以純善智慧開示眾生,故名。

十,法雲地。菩薩為真正法王子,證得大慈大悲,了知世界差別,遍身放光照十方世界,安住於法雲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