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放大鏡 音樂家王乙聿 蓮蓬頭沖澡靈感佳

郭士榛 |2015.03.09
4760觀看次
字級
王乙聿是集演奏、指揮、作曲於一身的音樂家。圖/王乙聿提供
王乙聿曾被爺爺認定有音樂天分而開始學習二胡,如今成為演奏家。 圖/王乙聿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集演奏、指揮、作曲於一身,知名音樂家王乙聿的名字常引人好奇詢問,王乙聿表示,「乙」是家譜排行,至於「聿」,王乙聿查字典發現是古代某朝代國王最愛的一隻筆的名字。估不論典故出處,王乙聿真如其名,以真誠心學音樂、愛音樂,近年成為新生代作曲奇才。

兒時叛逆心重 險做音樂逃兵

以熱心、熱情創造音樂成就,在學音樂過程中,卻跌跌撞撞,一度還想當音樂逃兵。王乙聿一九八○年生,祖父王屘是歌仔戲及北管藝師,父親是國小音樂老師,耳濡目染,很早就接觸二胡、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展現音樂才華。

「從小跟在爺爺身邊,看他演奏,做樂器,爺爺認為我有天份,開始學了二胡,父親教育很嚴格,只要一彈錯,立刻責罵,我也很叛逆,非要跟父親唱反調。」王乙聿回憶小學在節奏樂隊敲木琴,「在朝會演奏國歌時我故意亂敲,父親當眾飆罵痛打,我故意忘記國中音樂班考試時間,讀了普通班。」後來一直是優質生的哥哥告誡他「不要讓家人被看笑話」,一語驚醒他,決定賭口氣報考藝專,證明自己做得到。

崇敬小澤征爾 一頭栽進指揮

王乙聿念國立藝專(台灣藝術大學前身)時,主修二胡,後插大念改制後的台灣藝術大學,主修作曲,畢業後考上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指揮,師事徐頌仁。對演奏、作曲、指揮不同角色,王乙聿說「不論哪個角色,都是想表達對音樂的熱愛。」他在二胡、小提琴等弦樂器專精,作曲時總會為二胡和弦樂的部分著墨更多,讓它們有更豐富的精采表現。

王乙聿不論練習或演奏,喜歡隨興加入自己的想法,讓他開始記錄靈感,踏入作曲領域;「以前總覺得靈感得之不易,愈晚靈感愈強,生活日夜顛倒,在日本作曲家久石讓的一本創作獲知,創作應來自規律生活。」

王乙聿笑說:「我洗澡時用蓮蓬頭沖頭最有靈感,一直唱唱到記得,洗完趕快寫下來。」王乙聿說,希望有一天可以作曲維生,也希望能寫出音樂劇,一圓夢想。指揮則是在見識到世界指揮名家小澤征爾的魔力後,以崇敬心情,一頭栽進去。

活得認真自在 爺爺影響最深

五年前影響王乙聿最深的爺爺過世。他說:「爺爺那一輩的民間藝人,都很尊重自己的工作,很專注北管熱誠貢獻。我爺爺沒念書,從不放棄學習,活得認真自在。爺爺的生活態度深印我心。」

爺爺過世後,王乙聿想起爺爺說過,要做個迷你尺寸大廣弦送他,可惜只做了一半,這一往事激勵他創作《北管印象》來紀念爺爺,王乙聿說,他相信在另一個世界的爺爺,一定知道孫子的心意。

現在國樂不再侷限傳統作曲,常跨界創作,甚至會被要求和數位結合,王乙聿表示,數位時代的來臨,傳統音樂也需因應,才可吸引年輕的愛樂人,他表常樂意將作品放在網路上給更多人聽,「音樂就是要聆聽,傳遞,才產生價值。」王乙聿說

學習音樂這條路確實不好走,要面對生活的不安定,但王乙聿仍鼓勵大家經營音樂事業不要設限。

王乙聿指出,學音樂的學生讀書時就應尋求接觸音樂的機會,進入社會才可持續在音樂路上找到發展的機會。他認為,音樂人若能把「音樂」當成一種職業固然很好,但保持對音樂的熱情,順其自然的享受,更是重要的態度。

小檔案 王乙聿

作曲家、指揮及二胡演奏家。曾任北市國青年國樂團樂團首席、北市國市民二團樂團首席暨助理指揮。現為北市教大音樂系與國藝大中國音樂學兼任教師。

創作《弦二》二胡協奏曲收錄於二○○四年金革唱片發行的《絲竹傳奇》;二○○九年唯異新民樂的首張音樂專輯《樂活無界 Beyond boundaries》擔任二胡演奏家,該作品榮獲第二十一屆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近年來多受國樂團體及演奏家委託創作,並與多位演奏家、作曲家及跨領域的藝術家合作,以不同形式、風格演出與創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