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中國大陸科學家二十三日報告說,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利用類似的腦區處理語言,但處理方式存在顯著差異。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成果,為認識人類大腦語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人類利用大腦左半球額葉的「布羅卡區」以及顳葉等區域處理語言。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北京大學高家紅團隊研究比較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在理解言語時的大腦活動情況,結果發現這些腦區在處理不同語言時,其信息傳遞路徑有著明顯差別:在處理英文時,大腦額葉的布羅卡語言區接收來自左側顳葉皮層後部的信息,在處理中文時則接收來自左右兩側顳葉前部的信息。高家紅解釋說,中文聽起來悠揚且頗具旋律性。這是因為中文是一種「聲調語言」,即通過聲音的音調高低(國語中的四聲)來區分詞義。比如媽這個音,在不變的聲調中即一聲表示母親,而在下降的聲調中即四聲就表示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