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江西省靈山有「華夏第一龍脊,靈應逍遙福地」美譽,面積逾百平方公里的靈山景區,日前正式開放,集宗教朝聖、觀光體驗、度假養生、運動休閒為一體的近郊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靈山是道、佛二教聖地,《信州府志》稱為「信之鎮山」。據《雲笈七籤.福地》卷記載,靈山在信州之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被列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唐代道教被尊為國教,先後建有宮、觀、殿宇近百座。宋、元間道教極為興盛,各地擴建道觀,修道者日眾。明以後,道教日趨衰落。
二○○九年底,靈山被批准為大陸國家風景名勝區,以5A級標準,全力推展景區建設,包括靈山索道、空遊步道棧道、靈山大道、遊客接待中心、大型生態停車場及遊客集散廣場等主體配套設施。還有以佛教青銅五百羅漢雕塑為主題的大靈山禪文化園、石城寺旅遊開發,靈山國際文化中心等項目。
靈山大陸國家風景名勝區,還包括水晶山、石人殿、茗洋湖、天梯峰四大景區,最高天梯峰海拔近一千五百公尺。俯瞰靈山呈現月牙形狀,似巨龍盤踞在上饒大地,因此被稱為中華龍脊。除了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石人殿外,靈山古建築、古遺址及石刻,影響較大的有石人古街、石人廟會,望仙橋頭古村遺址。著名寺庵包括天心寺、石城寺、 寂照院 、白鶴山寺、峰頂院、橫峰寺、白雲寺等。
其中,靈山古剎原名靈山古廟;瀕臨贛江,傍古宋城牆而建;初創於何時已湮年無考,據載為韓愈任江西袁州牧時所建。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臨濟覺州禪師安駐道場,興隆佛法。文革時期損毀,二○○四年於故址重建,並成立萬安縣佛教活動中心(居士林),成為弘揚佛教千年文化的現代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