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全民瘋英檢,民間單位看準了全民英檢的大餅,紛紛投入開發英語檢定工具。國內現在已有八種英語能力檢測機制,教育部日前更宣布,未來要求的英語能力,都將以「歐洲共同語言能力分級架構(CEF)」為標準。為了與國際接軌,政府卯起來提升全民英語能力,似乎是不得不的作法,但只為了拚英檢的結果,恐怕後遺症真不少呢!
日昨,黃昌彬先生:「Kiss and ride」你會怎麼翻?」大作,指出台灣雙語化的環境不佳,使用英文的情況,也到了令人不敢恭維的程度,筆者深感認同。營造良好英語環境,比全民英檢通過率重要。
提升英語能力本是好事一樁,卻因政策的偏頗,過度迷信全民英檢的「神效」,又缺乏良好的配套,現在政府單位莫不以考試通過,作為晉陞加分參考,甚至限制某些職務非得具備英語能力,不管現實需要。試問,考試通過的人,就能勝任公務員的職務嗎?
台灣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不算短,卻連個基本的日常對話也難以啟齒,不就是缺少良好英語環境嗎?政府訂出英檢通過率標準之餘,是否更應思考改變英語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營造良好英語環境,才是全面提升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