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世普
人生不能沒有夢想,有了夢想,才會有動力。為了夢想,有很多人甚至可以付出一切。西元一○八五年,司馬光終於在春節前正式完成了畢生夢想,編撰完成了共計二九四卷的不朽巨著《資治通鑒》。
為了這部書,他花費了十九年光陰,付出了全部心血。有人見其殘稿堆積有兩屋之多,皆蠅頭小字,字字端謹,無一字潦草。書成一年之後,司馬光便與世長辭。他在病逝前念念不忘的仍是宋神宗皇帝下令已經在杭州開印還沒有印成的《資治通鑒》。
也許很多人看到修著《資治通鑒》的艱辛,會對自己的夢想望而卻步。但是實際上,追求夢想是一件很有意義、很快樂的事情。二○○三年春節,一個年輕的浙江小伙子吳海京,立願續寫《資治通鑒》。此後,每天下班一回到家,就開始一杯茶、幾本書、做筆記的生活。
二○一三年春節前,經七易文稿,他以文言文寫成《資治通鑒續紀》,含蓋七朝九百五十二年的歷史,補上了五代以後到清朝的歷史。
也許他的功力不能與司馬光相提並論,但是他的生活是充實、有意義的。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學識有深有淺,可每一個夢想都有其存在價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靠努力而得實現。
人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孩童、青年、中年到老年,如同一年之中的四季,雖然有暖又寒,但總是在預期的輪迴中度過,不同的是大自然的四季恆久輪迴、人生卻生老病死無法改變,但是這一過程中的思維框架和行動邏輯卻可以發生深刻的變化。新春不變,希望在變;夢想不變,人生在變,沒有不變的堅守,就沒有必然的成功;沒有順應時事的改變,就有可能會喪失成功的機遇。改變能改變的,守住自己的夢想,不迷失自己,這個過程也許很痛苦,但這是破繭而出、化蝶為蛹的必然途徑。
春節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辭舊迎新是每個人的願望,農曆的新春佳節,不僅是一次四季輪迴,也是人生的一次歷練,人與自然在這一時刻完美契合。這或許就是春節歷經千年仍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日子,在這一時刻,如果我們還沒有夢想,需要為自己樹立一個夢想;如果已經有了夢想,還需要繼續為夢想設計一個階段性目標去努力實現,如此周而復始,層層遞進,最終實現夢想。
冬去春來,花落花開,這其中有悲傷,更有歡樂;有失去,更有收穫;有失望,更有期待。
新春的鐘聲即將敲響,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即將來臨。雖然過去有很多遺憾,但背負著夢想和與之緊緊相連的新的希望,會讓我們懂得堅強。雖然時光無法倒流,但夢想仍將繼續。揮揮手告別過去,讓我們帶上實現夢想的新目標和努力,擁抱一個新春、一個新開始,一個全新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