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承先啟後一詞宗 李煜

吳東權 |2015.02.12
2770觀看次
字級

文/吳東權

舒夢蘭《白香詞譜》說李煜的詞:「實集唐五代之大成,並開兩宋詞學之先河。」對李詞推崇備至,《白香詞譜》有詞一百篇,李煜就錄占六篇,可見分量之重。

李煜(九三七-九七八年),南唐第五代帝王李璟的第六子,目有重瞳,故字「重光」,徐州人,璟死,繼位於京陵,後人稱南唐後主。當時趙匡胤已在汴京登基,是為宋太祖,李煜進貢朝賀,在位十五年。

九七四年曹彬攻陷京陵,李煜歸降,被俘至汴京,封「違命侯」;至宋太宗(九七六年)進封「隴西郡公」,九七八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賜宴,當夜死亡。根據宋儒王至撰《默記》中說:宋太宗厭其新詞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乃以牽機藥賜死,死狀至慘。

這位南唐後主精書畫、諳音律、工詩文、善填詞、喜浮圖,唯性驕侈、好聲色、不恤政事。

沈雄《古今詞話》云:「後主疏於治國,在詞成就,不失南面王,為詞史上承先啟後之宗師」;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可見後人認為李煜唯一可取的是他的詞,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有與他人重複及偽作的六首,實則只剩三十八首,其實他填的詞不止此數,大多散佚。

李煜的詞,的確雋永秀雅,令人喜愛,雖然已隔一千多年,名句仍舊膾炙人口,如「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像這些佳句,迄今仍為大家所琅琅上口。

這位詞人,完全是個公子哥兒、風流倜儻的典型,自幼身處宮中,所接觸的只有宮殿嬪妃,所以他的詩詞,沒有長江大河,沒有名山峻嶺,只有春花秋月、離情別緒、斷魂殘夢,尤其是對男女情感的描述,細膩傳神。

試看這闋〈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闋詞把一個少女幽會情郎的動作和心情,描寫得絲絲入扣。其中第三句「剗襪步香階」,《中文大辭典》說:「剗襪,以襪履地也。」亦即女孩為了怕人聽到腳步聲,特地脫了鞋子,穿襪子走路。

身為國君,不思衛國,居然竟日沉迷酒色歌舞,宋兵已經浮橋渡江,他還抱著愛妃小周后吟唱「幾曾識干戈?」

其實他年輕時曾任諸衛大將軍,諸道副元帥,豈能不識干戈?只能說他是個怯懦好酒色的紈褲子弟,宋太祖說他只配做一個翰林學士,真是一語中的。

而這個學士,一生都在作豪華而淒涼的夢,難怪他的詞中幾乎每一闋都少不了「夢」: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路遙歸夢難成」、「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甚至一闋〈謝新恩〉中連用兩個夢:「夢留殘日……如夢懶思量。」可見他幾乎日夜都在夢魂中。

清儒徐釚輯《詞苑叢談》云:「李後主烏夜啼詞最為悽惋,詞曰:『無言獨上西樓。』」其實,愚意以為他在國破被俘之時所吟的:「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才真是最悽慘、最悲切的句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