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農業局昨天到麻豆區北勢里一處感染禽流感魚塭,捕撈約七千公斤的草魚、吳郭魚,工作人員身裝防護衣分工在魚塭牽網、打撈。圖/謝進盛
【本報台北訊】「魚牧混養,若家禽染禽流感,魚塭也必須全面撲殺消毒。」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台南已有二十四家魚塭,場內混養的鴨、鵝確診感染禽流感,雖然魚不會感染禽流感,但水池、魚體上可能帶有鴨鵝的染病糞便,必須全面銷毀消毒。
禽流感爆發以來,一月中彰化才有一家確診感染的禽流感的鴨鵝場,水池裡混養吳郭魚遭撲殺。張淑賢表示,這次台南又有二十四家魚塭,混養鴨、鵝被驗出感染禽流感,魚塭撲殺消毒已是標準作業程序,「其中有不少是專業養殖池,撲殺後將按撲殺量及現值,百分之百補償」。
張淑賢說,雖然魚不會感染禽流感,但鴨鵝糞便可能帶毒,容易流入池中或底泥中,魚的身上也有可能帶毒,魚塭餵食時,附近的候鳥、野鳥來覓食,就容易感染再傳播出去。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謝快樂表示,疫情來得突然,對於魚牧混養的防疫方式,的確沒有實際科學數據,但必須防堵受汙染的魚塭水外流、散播病毒,也怕魚體外表卡著病毒,感染來覓食的禽鳥,撲殺消毒仍是不得已的做法。
張淑賢解釋,防疫人員會先在魚池中,加入消毒水、降低病毒量,並在魚沒死前撈起銷毀,並讓池子消毒二天後排乾,池水添入二氧化氯,消毒二天後排乾,曬池到快乾時灑入生石灰,復養前,必須先在未放水的池中養哨兵家禽,確定未染病才能復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