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高志明在臉書上說,別讓台灣淪為「基改試驗場」,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儘管各國政府均強調,所有基改食品上市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評價和審批流程,把關嚴格,消費者無需多慮。
但執行上,仍出現許多漏洞,導致基改汙染事件經常發生,台灣和泰國曾發生基改木瓜,外流到種苗商和農民手中,差點影響木瓜外銷的案例,政府在無法確保基改與非基改作物前,不應貿然推動種植基改作物。
基改的貿易風險,主要來自貿易夥伴間政策不同調、基改作物的意外散播及難以取得產品的相關訊息,這些都值得政府重視,加強邊境管控,防杜非法基改農漁產品流入市場,以免影響到我國非基改作物產銷。
管理基改食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追溯系統,向誰進貨、賣給誰都必須有明確詳實的通報資料,政府相關部門,平時即應加強稽查,對於違規者課以相當罰責,業者、商家才不會心存僥倖。
建議政府應儘快建立完善的基改食品監督稽查體系、基改生物管理體系等,才能執法制度化,檢查標準化、檢察人員專業化。
衛福部應針對基改食物,對國人健康風險,進行長期有系統追蹤研究與風險評估,政府需多用點心。
有機作物與基改作物具有抵換關係,台灣農地相互比鄰很難不受影響,政府既要推動台灣成為有機農業島,又要鼓勵基改作物種植政策明顯矛盾,如何取捨,應把抉擇權交給農民,別再越俎代庖。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