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邱錦源(右一)雨夜守田趕鴨子,專程來觀摩的自學學生及家長忍著寒夜刺骨冷風,感受老農務農辛苦。圖/謝龍田
【本報台東訊】東海岸黑潮平原水稻田正值插秧期,淒風苦雨的寒夜一燈如豆,七十三歲的邱錦源拿著手電筒守候「奧客」花嘴鴨,準備驅趕;一群來自桃竹的自學學生與家長,探訪老農的辛酸面,他們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溫暖老農的心。
花嘴鴨近十年來成為候鳥,每逢插秧期,牠們總會大舉啄食秧苗根部稻子,導致苗倒田毀。長濱鄉農會估計,當地有逾二千隻花嘴鴨為害,趕不勝趕,不趕又不行,農民欲哭無淚。
「近三年來,每次插秧後就要漏夜趕鴨子」,務農半個多世紀的邱錦源說,如果不趕,幾十隻鴨子一來,辛苦播種的秧苗毀掉大半,令人「心裡淌血」。
邱錦源點燃取暖用的柴火,同是阿美族老農的陳阿榮從鄰近水田來探望。陳阿榮說,柴火可以取暖,也可讓雁鴨較不敢接近。但柴火不可能從晚上六點一直燒到隔天凌晨三、四點,大半個夜晚只能靠手電筒、鼓掌及放鞭炮趕鴨子。
長濱鄉農會理事陳晟揚說,長濱有約四百甲地種水稻,農民想出各種方法趕鴨子,仍難百分之百防鴨。
一樣飽受花嘴鴨侵害的花東縱谷水稻田,傳聞部分農民以「好年冬」等農藥毒鴨,讓花嘴鴨不敢靠近。陳晟揚說,一般長濱農民認為毒鴨不道德,不忍下毒,因此上百位農民只好選擇「守夜驅趕」。
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朱佳仁與學生家長吳惠君、李雅倫,帶領六位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六名自學學生,前天晚上到長濱露營教學,順道了解農民暗夜趕鴨的辛苦面。師生、家長雨夜走在田埂已感到「農民真辛苦」,又聽老農說為了避免心血被吃掉,得漏夜趕鴨子,無法窩在溫暖的被子裡睡覺,十分驚訝。
學生們讀過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沒想到現代農夫還要漏夜趕鴨子,且如此沈重,十分不捨。小五的雙胞胎姊妹黃宣諭、黃映儒表示,以後吃飯要吃得更乾淨,碗裡一粒米也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