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之心 穿衣吃飯是一部金剛經

文/滿濟 |2015.02.06
1867觀看次
字級

一九八八年在西來寺受戒,年少輕狂的我,打算領到戒牒,即找一處禪堂安身。唯求作佛,不求餘物,這是少不經事的我,痴心追求的夢土。直到年過半百,聽著身邊的人說著、怨著、訴苦著:大叢林居不易,不如到小廟清修。我就彷彿看到,過去自己的倒影。對於旁人捲入是非閒話,不得安寧時,我總想,禪門的大德,不是早就指示我們:是誰綁住了你?你要安心,那就拿出你心來。覓心了不可得,為何偏偏為這顆心,食不知味,睡不安穩呢?

「師父,您不知道……師父,哪有您想得那麼容易?」是的,我是不知道,不知道,為何人要把自己框在一個井裡,然後說,那麼陰暗的空間,哪裡看得到天光雲影呢?慢慢地,我看著這些煩惱的人群,從不耐應對,到有趣的研究;為何,人們要以煩以惱為所緣,為何人們撒下羅網網住自己,卻說,這織網的人太可惡?為何人們在眼見耳聞難以清明、難以看到他人的難處?終於,有次早晨禪修後,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佛陀曾用樹林中的無數落葉說法,佛說,我掌中抓到的葉數,若與廣大的林地相比,稀少可數;這掌中葉,如同能知人命無常,能領受佛法,信受奉行者。

佛經的卷首:如是我聞。現代的人,聽而不聞,因為世智辯聰,因為佛法數位化,彈指可搜尋到千百條註解。快速,不等於全貌的理解;文字,也不等於是覺悟之路。二十一世紀的傳教人士,面臨的挑戰更形複雜。潛修山林,社會批評你不知人間苦難,自了自得;熱心社教,社會又批評你把神聖性淪為世俗化,期望宗教人士能出塵不染。

近日讀宗杲大師的《宗門武庫》,讀到一段故事,令人感嘆。有位求悟心切的人,到某個禪院習禪。有一天,他覺得自己悟到本來面目,半夜,狂喜的跑去敲住持和尚的房門。住持見他狂態,表示這不是悟境。他偏執認定住持是錯誤的,氣憤之下,懸梁自盡。心不安寧的他,滯留在這座寺院,夜半移倒水瓶,捉弄掛單的雲水僧。

有一天,一位禪師到此,早聽聞此事,他是為超度此怨魂而來的。

「你為何不肯放下,夜夜氣憤難平?」

「我已參悟,為何住持不肯為我印證?」

「你若悟透本關,悟本是自家事,是即心即佛,何須他人印證?」

亡魂一陣安靜……

「放下,路即在前方;禪是不忮不求,不躁不動,安然自若。」

天亮,亡魂隨光而沒。心懷悲憫的禪師,告之其他學人,心有求,便墮六塵,難入禪波羅蜜。

禪,如是平常,如是淡泊,如《金剛經》,佛陀入舍衛城乞食,洗足、收衣鉢、說法……日日夜夜,在平常、淡泊中,學習制心一處,學習在凡俗間,看見黃花有般若意,綠樹有如來心。如是,穿衣、吃飯是一部《金剛經》,千年的聖者,如是信受奉行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