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飛安問題

 |2015.02.05
1718觀看次
字級

本周三立春,羊年第一天,國內就發生嚴重空難,造成二十三人死亡、十四人受傷、二十一人失蹤的慘劇。而最令人驚心的是,發生這起空難的復興航空公司去年七月才在澎湖發生空難,當場造成四十八人死亡。不到一年內,兩起重大空難,敲響的飛安警訊。

日昨這起空難令人驚訝不解之處是,當天無風無雨,能見度良好,正副駕駛都有五、六千小時飛行經驗,堪稱經驗豐富,且機艙裡還有一位飛行時數超過一萬六千小時的資深機師擔任觀察員,飛機去年四月才交機,今年一月下旬才檢修過。以這樣的內外在條件,怎會失事墜毀?更不可思議的是,飛機在起飛幾分鐘內,就失去聯絡,墜毀處離跑道頭才五公里。也就是說,飛機還沒有爬升到飛航高度,就墜入基隆河中。這樣的出事方式,充滿謎團。

復興航空是國內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成立於一九五一年,至今已六十四年,是有經驗的航空公司。在華航與資本雄厚的長榮航空兩大對手夾擊之下,仍努力經營。在「開放天空」政策的競爭壓力下,許多民營公司紛紛退出市場,復興航空仍奮力維持,成為三大民航業者之一,誠屬不易。

回顧復興航空的空安紀錄,卻多有值得警惕之處。一九九五年,一架復興客機從馬公空機飛返台灣,卻不幸在桃園撞山墜毀,造成四名機組員罹難,這是復興航空第一起空難。此後的二十年中,陸續又發生了七起大小空安事件,共造成五十五人死亡;最慘重的當然就是去年四十八人死亡的澎湖空難,日前這起近二十人死亡的空難,是該公司至今第二傷亡慘重的不幸事件。

了解國內航空業生態者,對復興航空的處境其實是寄予同情的。首先,復興雖力圖振起,但在薪資待遇上,始終比不上華航和長榮集團,也因此,跳槽不斷。而不只是國內同業挖角,連對岸也視復興為最佳的「人才供應庫」。理由無他,同文同種、訓練優良、「成本」相對低廉。

由於內需市場與國際市場雙雙快速成長,中國大陸是亞洲地區航業崛起最快的區域,大量購機對財力雄厚的大陸業者不是問題,但買了飛機要有人駕駛。因此,對岸近年對復興航空挖角攻勢猛烈,即使要付一倍的薪水,也在所不惜。近年來,復興已陸續有十五位資深機師跨海而去,在四川與天津落腳,享有比在台灣更優渥的待遇。而被對岸接觸的也有十多位,最近又有多位機師投向國內新成立的廉航公司。

這樣的人才流失速度,令人吃驚,對飛安會造成什麼影響,值得探究。以去年的澎湖空難而言,飛安會日前發表飛安調查報告指出,當時飛機錯過重飛點,正副駕駛在都沒有看到跑道的情況下降落,以致撞進樹林,引擎吸入太多樹枝而失去動力墜毀。

對新近這起空難原因尚需調查解讀,外界不能臆測。飛安單位及業者本身要盡快向社會說明,以挽回消費者信心。目前國內還有十架同型飛機在營運,它們的適飛安全性,更是民航局把關重點,必須一併釐清,以安民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