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推出食物券,縣府原本分送到村里辦公室,現在改變方式,由學校導師發放,幫助需要的學生,這樣的做法確實明智。
食物券的構想,延伸自新北市的「幸福保衛站」和台中市的「安心餐券」,新北市主要是幫助弱勢孩童。
南投縣本意是協助低收入戶,因宣導不足,民眾不習慣申請,成效不彰。加上低收入戶已有補助,再領食物券,恐有重複之嫌,是該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食物券每張七十元,發放一直不理想,如今授權各校導師,由導師認定核發,減少查核的繁複,是最直接快速的管道。
尤其遭遇家變的孩童,亟需救助和鼓勵,食物券發揮「及時雨」的功能,讓孩童暫度難關。
我曾幫助弱勢族群就學,各項補助也透過導師調查,導師是最初把關者,一般都會家庭訪問,得知那些學童家境貧困,亟需慈善團體伸出援手,並請導師提供基本資料,再彙整送審,才能順利核准。
多年前台中市做「安心餐券」,也是透過導師發放餐券,再到超商兌換,但因預算不足,每位只給五十元,遇到正值發育的學童,有時無法吃飽。加上財務吃緊,政策無以為繼,想來殊為遺憾。
新北市則由善心人士捐贈,無須動用地方政府預算,計畫不致中斷,至今已幫助超過一萬人。
寒冬送暖,我非常認同發放食物券的做法,希望各校導師能聞聲救苦,為弱勢孩童爭取福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希望南投縣府能編列社福預算,或發動地方善心人士捐款,讓活動持續下去。
黃秀緞(南投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