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貴版《政府出版品才該刪除》一文,提及《中國語文》雜誌被收到的人,沒開封就任意丟棄,不覺感慨!
大陸及台灣都有《中國語文》雜誌,該文所指的應該是台灣的《中國語文月刊》,這本每月發行,迄今超過一甲子、已出版六百九十一期的語文教育雜誌,猶能屹立不搖,背後支持的不是政府,而是一群讀書人的使命感!
《中國語文》創刊於民國四十一年四月,當時的創辦人是劉真先生,他曾任台師大校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非常重視國語文教育,目睹台灣光復不久,需要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的語文刊物,所以創辦《中國語文月刊》。
創刊一年後,因經費拮据停刊,民國四十二年七月幸賴著名學者趙友培、何容、毛子水、齊鐵恨、王壽康、許世瑛、謝冰瑩、李辰冬、高明、洪炎秋、孫邦正、蘇雪林等五十人創立中國語文學會,強力支持復刊。
《中國語文》一直在經費拮据下成長,為優美的正體字跟對岸學者對話!是ISSN認證的國際學術刊物。
劉真先生於一百零二歲高齡謝世前,一直都十分關心這本刊物,每期必讀。
台師大國文系的教授方祖燊、黃錦鋐等都義務為該刊物奉獻,為該刊物籌措財源,帶領學生做義工。
而今所有編輯都是義工,唯一支薪的是數十年為該刊奉獻的陳淑娟女士。最令人敬佩的是張孝裕、邱燮友兩位教授,以八十餘高齡仍義務為該刊撰稿。
有緣拿到這本刊物的讀者,豈知這本刊物背後承載多少人的文化使命感,還忍心丟棄到垃圾桶嗎?
亓婷婷(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