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被討厭的勇氣

執筆人: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2015.01.19
200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你害怕「被討厭」嗎?我想多數人性均非常害怕「被討厭」。正是這樣的恐懼,讓另外一項廣為人知的人生座右銘:「做自己」(Be Yourself),成為空中樓閣。於是眾人皆是,我亦是;眾人皆非,我亦非。無論你偽裝多麼獨立思考的模樣,多半時刻,你只是人海叢林中的一片葉子。

近日閱讀一本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為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及撰稿人古賀史健。岸見一郎為奧地利維也納心理學家阿德勒(Albred Adler)的信徒,書頁封面上寫著一段小小的話語:「所謂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阿德勒學派相信所有人生的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割捨別人的認同是一個人獲得自由的大功課。人需要他人的認同,或者更直接一點挑明,人為什麼害怕「被討厭」?岸見一郎的解釋非常無情,因為多數人沒有能力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離。從某個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社會期望,是件「很過癮」的事。但這是一個陷阱,當你小心翼翼保護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時,其實正在失去你自己;你過的是別人的人生。這一生,你不過是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活的傀儡。

在社群網路牢牢包圍眾人的年代,阿德勒的思想非常值得被重新閱讀。他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許多研究往往提出不同於一般人成見的解釋,例如一個不斷強調創傷經驗的人,是因為他知道藉由反覆訴說創傷,可以得到周遭朋友家人的同情,因而獲得某種「特別待遇」、逃避責任。因此創傷不是重點,想要獲得「特別待遇」才是目的。

阿德勒的年代沒有電腦、當然更沒有什麼社群網路、臉書按讚。如果他晚生一百年,他可能可以對我們現在不只被家人、同輩,而是社群網路高度包圍的人際關係提出更傑出的言論。甚或他會設計一個網頁,不只可以按「讚」,還可以按「討厭」。然後告訴眾人,當你的「讚」愈多,你愈危險;如果你得到的「討厭」愈多,不用傷心,可能僅僅代表你比別人活得「自由」。

阿德勒之外,另外一位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也是「恢復自我價值」的構造者。班夏哈教授現年才四十四歲,說話內斂,沒有聳動言語,他在哈佛那堂「正向心理學」是哈佛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正向心理學」在美國共超過二百多所學校開設過,而且皆為最受歡迎的課。為什麼?在網路潮流裡,人負面容易,正向難;瘋狂普遍,靜謐難求。網路上傳播「恨」的訊息,可以瞬間狂轉;傳播「愛」的力量卻很薄弱。一個弔詭的現象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真正大成功者如賈伯斯或者歷史可以留名的胡適、邱吉爾等,都是出名的「不從眾」、「不在乎被討厭」、「堅持自己」並「正向思考」。

這世界上有一些人,擁有的很少,卻從未停止熱愛生活,例如台灣原住民;另一種人擁有很多,卻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釋,他們不擁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選擇訴說創傷,因為他們用逃避面對人生,不願為自己負責。

快樂取決於我們的心態,而非「讚、自尊、社經認同」。甚至後者愈多,有時候愈失去自我。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為自己活了一生;如果「成功」,小心檢視,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為他人活了一輩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