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乙武洋匡 譯/蔡昭儀
像我這樣的身障者,是怎麼看待自己的缺陷呢?我覺得父母的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把你生下這樣的身體,真的很抱歉。」
生在擁有這種想法的父母家裡,自己也會揹上「生來不幸」的十字架。相反地,如果父母凡事都看得開,「手腳幾隻根本沒關係」,孩子一定也不會對自己的遭遇感到挫折,可以好好地活下去。而我剛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因此對自己的缺陷並不覺得悲觀。
這不是哪一邊對、哪一邊不對的問題,兩邊都是疼愛孩子才會產生的想法。只是,以我身為一個天生的身障者,我覺得被後者的父母養育會比較輕鬆。
身障兒的父母會不會因為太愛小孩,反而給剛出生的孩子帶來壓力,因此烙下「不幸」的印記呢?身障者的生活是不是真的不幸?又或許身體的缺陷和幸不幸福根本毫無關係?但對這些作出判斷的,應該不是那些父母,而是身障者自己。
我當然知道這不是一條平順的路。升學、就業、結婚——身障者的生活中潛伏著許多「障礙」。然而生為一般正常人,也不一定就保證能獲得幸福的人生;而生為身障者,也不一定就注定不幸。
換句話說,沒有親身經歷,就無法得知一個人的人生是否不幸。無論生在如何辛苦的環境下,也有可能扭轉逆勢、擁有幸福。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逕自替他決定「不幸」,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可惜。
所謂的產前檢查,主要是確認胎兒出生前是否異常。如果在這時候發現有異常,就決定放棄孩子的父母一定不少;也有很多人強烈批評這種檢查是在「篩選生命」。
當然,生下孩子,要負養育責任的是父母。看了檢查結果,認為「身體有缺陷的人生一定會不幸,所以我們決定放棄」——會作出這樣的決定,旁人也不能說什麼。但是,原本有機會經歷幸福人生的生命,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這樣的事實也的確令人不忍。
其實媽媽曾經對我說:「如果我做產前檢查,事先發現你是身障兒的話,我也不敢肯定會不會把你生下來。」
換句話說,我也可能是不被允許誕生的生命。但是,媽媽第一次看到剛出生的我便說:「好可愛!」還緊緊抱住我。即使我身體有缺陷,爸媽還是用滿滿的愛把我養育成人。
現在我過著非常幸福的人生,擁有家人、朋友、工作、健康,我沒有其他奢望了。只希望有一天,我的存在能夠發揮一點用處:也有人像乙武先生這樣過得幸福快樂!
如果有人因為看到我這樣的人生,即使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有障礙,也決定「生下來」;如果這樣的人能多一點,就再美好不過了。當然,像我這種身障者,還有智能障礙及其他各種障礙,不能全部相提並論。經濟上的負擔也必須列入考慮,但即便如此,我仍期盼自己的存在能夠成為大家深思的契機。
我希望能創造一個不管有沒有障礙、每一個生命都能光輝燦爛的社會。盡力實現這個理想,就是對充滿關愛、將我養育成人的父母最大的回報。
(摘自《找回愛自己的力量》, 圓神出版)
作者簡介
乙武洋匡
1976年生於東京都,自幼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從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1997年,因出版自傳《五體不滿足》而聞名,書中敘述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動的許多手術等經歷,激勵了全球無數人心,在日本總銷量達580萬本,台灣也熱銷40萬本。
曾任日本TBS電視台播報員,於2000年獲頒「都民文化榮譽獎」;2007年起擔任東京新宿區教育委員會職員;2007年4月挑戰小學教職,在東京杉並區杉並第四小學教授社會科學、科學及道德課程,爾後以教職經驗寫成第一部小說《五體不滿足老師的沒問題三班》,並拍成電影、親自參與演出。
此外,他透過推特所發布的有力訊息也獲得多方關注。2011年4月開設托育機構「街坊幼稚園」,延續他的教育理念。2013年3月出任東京都教育委員。
暢銷著作有《找回愛自己的力量:乙武洋匡身為人子、人師及人父的真情告白》、《五體不滿足老師的沒問題三班》、《五體不滿足完全版》、《乙武報告》、《乙武的禮物》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