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清朝持續至今二百三十一年的西港慶安宮刈香王船「龍目」、「龍鬚」等主配件昨天完成,決定十八日上午九時十五分舉行「乞龍目水」儀式。廟方表示,十二年前SARS流行,即有許多民眾排隊乞龍目水求平安,昨已有養雞業者與家長要求取水,廟方於儀式後,開放民眾取用,祈求平安、雙目明亮、學子考運亨通。
西港慶安宮百年刈香民俗科儀被譽為「台灣第一香」,昨天廟方以銅錢搭配一百四十四條五色線製成十二串乙未科王船「龍鬚」,王船「安龍目」時將連同「獸面鏡」釘在船首。
「龍目水」因曾文溪流域仍有大批民眾深信可去煞除穢,十八日上午儀式後將提供民眾取用;因相關科儀維持完整,中研院昨派專人紀錄攝影,將全程紀錄乙未刈香保存。
廟方總幹事方一峰表示,「安龍目」是在王船前兩側安裝木製眼睛,台灣王船都會安龍目,但僅極少數廟宇有「乞龍目水」儀式,安龍目後,主會首提水桶上甲板,舀起桶內的水往龍目淋下去,船下人員另拿水桶承接流下來的水、倒入茶桶供人取用,「上王船的都是礦泉水,安全無虞。」
慶安宮總務謝武昌說,古代常瘟疫,民眾深信龍目水洗眼會有千歲爺加持,能明亮雙眼、增強活力防瘟疫,後來不少家長認為能加持考運,這兩天則有禽畜養殖業者詢問可否提供噴灑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