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末,鄭成功率領大批官兵與眷屬來台拓墾;生活困頓的大陸沿海居民也紛紛跨海而來,形成第一波漢人移民潮。十八世紀初,清廷禁止攜眷赴台,來台的單身漢族男性,也就是俗稱的「羅漢腳仔」,開始與平埔族女子通婚,可說是最早的族群融合。
一八七五年清廷接受台灣巡撫沈葆禎建議,分北中南三路大規模拓墾台灣東部,也進一步解除渡台禁令,於是又一波漢人大量湧入台灣。一九四五年以後,上百萬大陸各省人士追隨國民政府來台,是最後一波漢人大移民。
◎客家人
台灣的客家人主要來自廣東潮州與梅縣,大多分布在桃園、新竹、苗栗,及高雄、屏東等地。客家人習慣聚族而居,勤修族譜、蓋宗祠,具強烈的宗族觀念,而且在代代相傳「晴耕雨讀」的傳統祖訓規範下,相當重視子孫教育。
◎閩南人
閩南人又稱「福佬人」或「河洛人」,分布全台,占人口總數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台灣最大族群。閩南祖先大多來自福建,其中尤以福建南部靠海維生的漳州、泉州占多數,因此具有濃厚的海洋性格:勇於冒險、開疆闢土,以及外出經商等,適應力與活動力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