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宗教研討會 分享天文學成果
為響應聯合國訂定的「國際光年」,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藉此機會進行天文學交流。天主教教廷梵蒂岡、伊朗駐聖座大使館合辦「天文學研討會」,訂於明日至十五日在教宗夏宮—羅馬岡道爾夫堡舉行,主題為「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天文學」。
梵蒂岡天文台主任Jose Funes神父說:「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有深厚的天文學傳統,尤其是伊斯蘭教。諸多星星是以偉大的穆斯林天文學家的名字命名。」
伊斯蘭百科全書基金會(IEF)科學史教授Farid Ghassemlou指出,「天文學是世界共享的財富:伊斯蘭文明用希臘天文學的成果,在伊斯蘭國家發展相關學說;歐洲文明也翻譯伊斯蘭中世紀的天文學書籍,運用伊斯蘭的天文知識」。「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的對話不應局限在權利和宗教的範疇,必須強調天文學等科學領域。」
(觀雋)
6尊初唐石佛 龍門水庫首現
中國大陸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水務局,日前於龍門水庫工程施工中,在地下深處首次發現六尊唐代初期石佛,包括青石造像碑一尊,漢白玉石造佛像五尊,是研究當地歷史和唐朝佛教習俗的重要實物佐證。
根據青石造像碑殘存文字可知,該碑刻于大唐開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正面碑身上部開龕雕釋迦牟尼坐佛,頭部雕有桃形火焰紋頭光,佛像左側刻字「天皇供養」,右側刻字「天右供養」。左側碑體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
其中,三尊較大的漢白玉石單體像分別為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騎獅、普賢菩薩騎象。出土石造像有明顯的人為損毀痕跡,推測與歷史上「唐武宗會昌滅佛」有關。
目前,這些石佛造像由當地文物部門保護。
(觀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