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深耕鹿港家族史的範例

執筆人: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5.01.13
188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鹿港在台灣開發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諺語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可為例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鹿港的全盛時期,萬商雲集,人文薈萃,因此,由「商業的鹿港」轉型為「文化的鹿港」。長期積累的無形、有形文化資源,既豐厚且多元又深厚,堪稱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鹿港三百年的歲月裡有幾家值得注意的家族,如日茂行林家、慶昌行陳家、謙勝行莊家與丁協源丁家等,他們都是以「船頭行」發跡,集商人、仕紳與地主於一身,並從商業家族蛻變為書香門第,開枝散葉,延續旺盛的生命力。

家族史是區域史的重要環節,也成為史學的新視野。二○○七年策畫《彰化學叢書》時,非常留意彰化史的諸多面向,例如書院、家族、工藝和建築等,其中的家族史特別邀請李昭容用心耕耘。昭容為鹿港子弟,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史、家族史與文化史,著有《鹿港丁家之研究》、《慶昌家族調查報告》。我仔細閱讀後,建議將有關鹿港的兩種研究加以統整、修訂,並以《鹿港丁家大宅》與《鹿港意樓—慶昌行家族史研究》出版。這種結合歷史、建築與圖說呈現的方式,深受好評,允為學術通俗化的佳例。

前者探索丁家開台祖丁樸實(一七六三~一八四三年)安居鹿港後,以「丁協源」商號創造事業的高峰;光緒年間,其後代漸由商業之家轉型為書香門第;日治時期,「新協源」後代以讀書晉升仕紳,並與鹿港辜家、基隆顏家聯姻,氣勢非比尋常。昭容透過「丁家大宅」分析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逐一解開丁家歷史之謎。後者為陳懷澄(一八七七~一九四○年)所購置,與十宜樓同列入鹿港八景十二勝,但時過境遷,隨「慶昌行」的興衰起落,意樓幾近廢墟,因俊美食品李俊德夫婦購得並費心整修,得以再現風華。我曾指出這座自費修復的意樓,是「歷史建築修復的新典範」。二○○七年,昭容受邀加入修復團隊,並撰寫慶昌家族的調查報告,長期追溯陳家的歷史與意樓的遞嬗歷程,完成慶昌行家族史研究。

二○一二年,她幫忙規畫慶昌故事館,陳家後代聞風相繼返回鹿港尋根,並細讀《鹿港意樓》。在長期與陳家後人接觸,並獲得充分信任,得以進入他們不設防的世界,透過訪談,從斷簡殘編,點點滴滴地重建慶昌行家族史的全貌。特別是與陳啟洲的對話及獲得陳威儒修訂的族譜,讓她以古蹟追蹤歷史的路徑,有了更確切的依據。

二○○四年,鹿港十宜樓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主人陳祈(一八四二~一八九三年)乃鹿港重要商號的分子,而「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宜茶」的十宜樓是他與知名仕紳交際的場域,騰傳一時。相較於「意樓」的風華再現,「十宜樓」似乎有逐漸消褪的現象。昭容訪耆老,搜舊聞,追蹤陳家後代,蒐集各方史料,在《鹿港意樓》一書的基礎上,再探慶昌家族史。全書分五章,一、前言;二、清代「慶昌行」的興衰;三、日治時期慶昌家族的轉變—以陳懷澄與陳祈後代為例;四、戰後慶昌後裔的發展—以陳培煦與陳錫琛為例;五、結論。內容共有十萬多字,圖片二百餘張,仍以圖說歷史的方式來呈現,增加不少的可信度與趣味性。

十宜樓是鹿港八景的「宜樓掬月」,意樓則為十二勝的「意樓春深」,昭容採歷史、建築並進的觀點,雙寫其縱深的歷史,成為「慶昌行家族史續探」,我建議書名為《宜樓掬月意樓春》,以凸顯陳家建築雙璧,並帶出一種悠遠的歷史情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