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查理周刊》血腥槍擊慘案,很多人認為是針對《查理周刊》刊載侮辱性嘲諷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與IS領袖,幹下迫害新聞自由的戰爭,不少評論都譴責凶嫌迫害言論自由。
事實整個事件背後,策畫者還是IS。去年十二月初,傳出黎巴嫩逮捕IS領袖巴格達迪的妻子與四歲兒子,黎國邊境巡邏隊立即遭報復,造成六死七失聯。事後證實被捕的並非巴格達迪妻兒,而是伊拉克恐怖分子al-Dulaimi的姐妹!
《查理周刊》遇襲,應與最近一期刊出嘲諷IS領袖巴格迪有關,凶嫌一開始就宣稱是葉門基地組織,這個組織領袖日前宣稱是受命於IS而下達孤狼式攻擊令。
這種攻擊和以往基地組織所訓練的炸彈客不同,直接殺戮鎖定對象「報復」。殺手不再自殺殉道做訴求,只想擴散更大的恐懼與不安!
當法國七十多萬人上街頭支持《查理周刊》,歐洲各國紛紛響應,顯示大家痛恨暴行,為維護新聞與言論自由,不惜與暴徒對抗到底。
站在言論自由立場,當然應譴責暴行,何況凶徒挾「復仇」之名,攻擊十二位媒體人與漫畫家,根本就是宗教仇視,不是寬容!
IS敢於向西方示威,已成功取代基地組織,成為仇視西方與異教徒的新盟主。
槍擊《查理周刊》慘案,顯示歐洲已成為激進穆斯林攻擊的重點,任何對於伊斯蘭信仰的「侮辱」或「岐視」,都有可能引爆新的戰火。只是西方所追求的言論自由,怎可能向恐怖分子低頭呢?
這樣的緊張氣氛的確讓人憂心!最可怕的還IS繼續坐大所帶來的痛苦與不安,可能比九一一造成的傷害,更讓國際社會頭疼!
孔令信(台北市/銘傳新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