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中輟生相當需要愛,但又不擅於表達,我會透過各種方法,了解他們的需要。」高雄縣慈暉關懷學園社工員陳怡君總會扮演傾聽、支持的角色,並且透過個案的部落格,了解他們的需要。
她說,很多中輟生不喜歡讀書,卻很喜歡玩電腦,透過部落格的建置,讓學生有發洩的園地,也讓陳怡君從部落格掌握到個案的心情世界。
陳怡君學的是青少年兒童福利,她認為,家庭因素是青少年中輟主要原因,因此她從家庭的了解,以及與家人聯繫著手,讓孩子順利恢復就學。
「了解他們的需要才能幫助他們。」陳怡君會透過任何的小地方、同儕的協助來觀察學生。或從留言板看學生與其他學員的互動,從心情文章了解學生在想什麼,即使是回到學校的學生,陳怡君也會透過部落格文章,了解學生的近況,對學生保持遠距離的關懷。
慈暉關懷學園的孩子多是學校或其他地方轉介過來的中輟生,很多根本不想待在學園裡,或是從來不理人,陳怡君最怕案主不理她,或是被案主討厭。
有過動症的國三生阿銘(化名),不願意遵守學園的規定,陳怡君對此嚴肅以待,但阿銘覺得她管太多,從此不願意理陳怡君,但她仍不放棄,而且觀察到阿銘非常需要被愛,因此給予他特別的關愛,表現好立即讚美,久而久之阿銘不僅能有安穩的情緒、作息穩定,也終於重回學校。
阿文(化名)則是國中一年級學生,也是因為家庭因素,讓他老是在外遊蕩,在高雄的少年隊「頂頂有名」,被送到慈暉關懷學園時,阿文情緒很不穩,常常覺得被欺負。
陳怡君總會傾聽阿文的情緒反應,給他支持鼓勵,訓練阿文冷靜面對問題,遇到事情不要自己躲著哭,就這樣一個月後,阿文就順利回到學校了。
陳怡君才進入慈暉關懷學園半年,已經讓五個學生重回學校,「在能力範圍內,能給學生的盡量給。」陳怡君相信透過細膩的觀察,給予學生需要的,也幫助更多中輟生回到教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