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皮膚科醫師表示,溫差大容易掉髮,入冬後門診掉髮患者比去年同期約增兩成,雄性禿、脂漏性皮膚炎患者,掉髮更明顯。
膚科醫師趙昭明提醒,天冷多數人習慣用較熱的水洗澡、洗頭,這樣反而會傷皮膚,建議洗頭時水溫不應過熱、吹風機溫度勿太熱,避免傷害頭皮、毛囊。此外,不少人冬天進補,吃太補會導致掉髮。
趙昭明表示,氣溫變化大,血液循環及淋巴循環會變差,送進頭皮的營養相對不足,更易掉髮。一名二十六歲女性雄性禿患者,頭頂到太陽穴兩側頭髮稀疏,清楚可見頭皮,經過藥物、生髮水治療,調整作息,明顯改善,但入冬後又開始狂掉髮,研判與氣溫變化、血液循環差,導致頭皮的養分不足有關。
皮膚科醫師林上立表示,毛囊從生長到失去功能大約兩年,當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時,毛囊新陳代謝作用更明顯,較易掉髮。
林上立提醒,若掉髮嚴重,可先自我檢測掉髮狀況,每天早晨蒐集枕頭上掉髮、頭髮吹乾後的地上掉髮及浴室地板水槽掉髮,發現比平常多,或一天掉髮超過一百根,就要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