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德鐵甲蟲
圖/孫淑姿
文/孫淑姿
金花蟲一族外觀變化多樣,爭奇鬥艷,而奇中之奇的可要算鐵甲蟲了。
台灣的鐵甲蟲大多數種類外型好比蟲界中的刺蝟,體表長滿棘刺的功用不外是防身避敵,不過,我猜最大的受害者應該是鐵甲蟲雄蟲,交配時全身腹面大概很痛吧!
紹德鐵甲蟲,屬於金花蟲科鐵甲蟲亞科窄頸鐵甲蟲屬,除腹面及各腳為黃色外,全身體色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具橢圓形光滑突起,體背上的棘刺和其他鐵甲蟲比起來棘刺更長。
紹德鐵甲蟲外表的確嚇人,但其實牠的體長才不過半公分左右,只待細心自然觀察的人有緣得見,下次爬山時注意一下路旁芒草上有沒有紹德鐵甲蟲的蹤跡,因為芒草是成蟲及幼蟲的食物。
而「紹德」鐵甲蟲之種名,源自於二十世紀初來台標本採集的德國人H. Sauter(中譯名尚有梭德、曹德、紹達等)。他在台灣的採集以昆蟲為主,但也涵蓋了兩棲類、爬蟲類等生物,例如梭德氏赤蛙、梭德氏游蛇、梭德氏棘蛛,皆冠上其姓。
至於昆蟲的種類,簡直可說是包括了整個昆蟲綱,如紹德錨角蟬、紹德春蜓、紹德步行蟲、曹德青銅金龜、紹氏寄蠅、紹氏姬蠊、紹德切葉蜂、邵氏新石蠅、紹德氏盔尾螋、紹德新蠍蛉等。
依據台灣物種名錄(Taibnet),學名附上「sauteri」的物種便將近三百種,對台灣生物有興趣的人,可非得認識這一位重要的人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