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大學瘦身與「輔導退場」的對象

執筆人:黃光國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2015.01.01
1611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黃光國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目前教育部公布一○三學年大專校院日間學制新生註冊率,其中五所私立技專校院的七個系科(四技、二技)招生掛零。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為因應少子化衝擊,教育部已經訂出「私校輔導標準」,將針對學生總數不滿三千人、近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六成、校務評鑑未通過、違反《私校法》、積欠教職員薪水達三個月以上的私校,啟動輔導機制。目前有六間私立大專校院連兩年註冊率不到六成,納入「觀察輔導名單」。

不久前,教育部長吳思華已明確表示,依照每年出生人口的數字來看,五年內台灣將有六十所大學倒閉,一萬四千名大學教師失業。可是,依照教育部所訂的「私校輔導標準」來看,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將來率先倒閉的必然是私立大學,率先失業的大學教師也必然是私校教師。

這是極不合理的現象。教育部這種「聽憑市場機制,決定大學死活」的作法,完全不可能提升國內大學教育的品質。為什麼呢?

依照歐洲國家的標準,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通常是百分之七十的技職體系,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型大學,其中百分之五的人,從事尖端型研究。但台灣教改啟動後,在「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卻將所有的技職體系全部改成「科技大學」,鼓勵大家一起發表SCI及SSCI的論文。

二○○四年,台灣大學曾經派遣「師資培育中心」的六位教師到日本、澳洲、新加坡等三個國家,訪問七所大學,深入瞭解該等學校追求學術卓越的策略與做法,其中包括日本各大學中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京都大學及大阪大學、東北大學。他們的訪視成果報告指出,這幾所大學尖端研究中心的共同特色,是自我期許要以原創性研究作為該領域之領導者,自行研發舉世無雙的研究儀器設備,使得國內、外的學者要進行相關的尖端研究,都必須到這些中心來蹲點。

相反的,台灣自從教改啟動後,在SCI及SSCI制度的箝制下,我們的學術界浮現出許多「官學兩棲」的大小「學閥」,他們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解決學術上的難題,而是絞盡腦汁爭取學術資源,購買貴重儀器,在幾個大學裡吸收「樁腳」教授,用「放牛吃草」的方式,訓練研究生,教他們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尋找熱門議題,套用西方流行的研究典範,大量發表「輕、薄、短、小」的論文。

名列前茅的大學,由於研究生的素質相對較佳,這種現象愈是普遍。在若干「頂尖」大學裡,一位教授指導二、三十名研究生是屢見不鮮的常事。據我所知,有位教授平常一年發表一篇論文,升任行政主管後,一年發表的論文暴增為二十篇。其實是研究生寫「跟屁型」的論文,他當掛名作者。不久前發生的陳震遠案,便是國際知名的典型案例。

端正學術風氣的可行途徑之一,是教育部藉著「大學倒閉」的危機,要求公私立大學依照每年出生人口減少的比例,研擬大家一起瘦身計畫,減少公立大學教師對研究生依賴的程度,同時也增大私立大學存活的空間,而不是一味要求私立大 學「退場」。

在過去一段期間,政府曾運用非常龐大的預算,推動「追求卓越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有些人藉機購買低度使用的貴重儀器;有些人花用鉅額經費,建置「資料庫」,而不回答任何學術問題。教育部和科技部應當一方面對這些計畫的研究成果作大數據的追蹤分析,一方面要求他們公開交待其研究成果對母社會有什麼貢獻。在我看來,「大學瘦身」行動中最應當被輔導「退場」的對象是那些耗費納稅人大量公帑,而又說不出所以然的大型計畫主持人。這些人的退場,對於端正大學學術風氣必然大有助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