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北美大地】 美國國鳥 白頭海鵰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4.12.28 語音朗讀 27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為了保存能量,寒冬中的鷹兒常常入定似的一動也不動。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大白頭海鵰曾經瀕絕,經過四十年復育,今日得以看到牠們自由翱翔於天際。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此保育區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老鷹之谷」。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強悍的白頭海鵰會搶奪別人已拖上岸的魚,撿現成的便宜。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活生生的白頭海鵰,比世上所有耶誕樹的裝飾都來得美。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十幾年前得知在阿拉斯加東南有個「契爾卡白頭海鵰保育區」,便很想去看看。該保育區靠近北緯六十度,冬天冰雪氣候惡劣,常使小飛機無法起降,因此我們先飛到首府朱諾,轉搭州營海洋渡輪到離保護區最近的小鎮海恩斯,再從小鎮租車到保育區。圖/李文堯(Wen-yao Li)& 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活老鷹成耶誕吊飾 十幾年前得知在阿拉斯加東南有個「契爾卡白頭海鵰保育區」,便很想去看看。該保育區靠近北緯六十度,冬天冰雪氣候惡劣,常使小飛機無法起降,因此我們先飛到首府朱諾,轉搭州營海洋渡輪到離保護區最近的小鎮海恩斯,再從小鎮租車到保育區。 一路舟車勞頓,終於來到保育區,見河岸盡是白楊樹林。入冬寒林,樹葉落盡,枝椏交錯覆蓋著一層晶瑩冰雪,如一幅極美抽象畫。仔細看,樹枝高處不就一隻白頭海鵰麼?不,不只一隻,多到數不清。那情景就像覆滿白雪的耶誕樹,只不過,樹枝上的迷人裝飾竟是活生生的鷹! 這個保育區是由阿拉斯加州政府在一九八二年成立,面積近五萬英畝(近兩百平方公里),涵蓋了契爾卡河段及沿岸棲地。此區也稱為「老鷹之谷」,之所以有這麼美麗的名字,是因春夏秋三季,這裡長年居住著二至四百隻白頭海鵰;每到冬天,更有多達四千隻白頭海鵰聚集於此。 契爾卡河鮭魚貯藏庫 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吉特族,是最早定居契爾卡河的印第安原住民,以該族語稱此河「chilkat」,意思就是「鮭魚貯藏庫」之意。 此地鮭魚通常在夏季開始迴游,然而契爾卡河的兩種鮭魚──銀鮭魚和秋鮭魚,迴游時間卻比較晚,是從十一月仲秋至一月隆冬之際。待鮭魚在上游交配完產卵,不久便死去。無數鮭魚殘骸便順流而下,布滿了契爾卡河清淺河床,也為海鵰提供天然的過冬食物。 契爾卡河還有另一項優越的天然條件,就是溫度較高的泉水不斷注入河水中,讓原本應冰凍起來的河水,在冬天仍能保持不結冰狀態。在這般天時地利環境下,從十月開始一直到翌年二月,這「鮭魚貯藏庫」便吸引大批白頭海鵰前來覓食,也造就了全世界數量最多的白頭海鵰聚集地。 枝頭鷹兒為了保存體力,寒冬大都一動也不動。我看到未結冰的河裡,有好多奄奄一息的鮭魚,魚皮褪了顏色,疙瘩般剝落。可因為氣溫很低,又一直浸在河裡「冷藏」,魚身不致太快腐壞。即便是死去的鮭魚,在食物匱乏的漫長冬日,對白頭海鵰仍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雙翼展開逾兩公尺寬的白頭海鵰,感覺上非常孔武有力。看牠們捉鮭魚,才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鮭魚又大又重,無論銀鮭或秋鮭均長逾半公尺,體重四到十公斤不等。而白頭海鵰身長不到九十公分,體重僅五、六公斤,抓鮭魚等於抓住跟自己差不多重的食物,不太可能用兩爪憑空提起,只能把魚「拖」上岸。 國鳥已列瀕絕物種 白頭海鵰英文Bald Eagle,是北美洲特有猛禽,分布範圍北至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南至墨西哥北部。美國的兩角五分硬幣上張開雙翼雄赳赳的鷹,就是這種鳥。一七七六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國會在一七八二年將之選為「美國國鳥」時,估計當時數量至少有十萬對。 到十九世紀中下葉,因人們非法獵捕或濫殺,加上不當開發以致棲地破壞,造成白頭海鵰數量銳減。直到一九四○年,美國國會通過「白頭海鵰保護法案」,此鷹數量才漸有回復跡象。 但不幸的是,發明於一九三九年的DDT殺蟲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廣泛使用。堪稱世上效力最強的DDT沖進水裡被魚吸收,白頭鷹吃了被污染的魚,間接攝取DDT,這種有毒化合物會致使蛋殼變薄而無法孵出健康幼雛。一九六三年美國本土四十八州的白頭海鵰僅剩四百餘對,逐漸走向滅絕。美國內政部乃於一九六七年將北緯四十度以南的白頭海鵰正式列為「瀕絕物種」。 漫漫四十年的復育 幸好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於一九六二年出版《寂靜的春天》揭露DDT真相。當時甘迺迪總統看了此書,下令指示「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深入審查書中議題,結果調查報告證實作者所言非假。到了一九七二年,美國全面禁止DDT使用,並於翌年通過瀕危物種法案,加速展開全國復育計畫,從人工育雛圈養、繁殖巢址的保護、加強執法取締等一一積極落實。 屈指一算,從一九六七年被官方列入瀕絕名單,到二○○七年從名單撤除,白頭海鵰的復育之路,足足走了漫漫四十年! 看到眼前的白頭海鵰,不禁想著,我們都欠瑞秋.卡森一分情。若非她的捍衛,說不定我們只能在自然博物館內觀賞白頭海鵰僵冷的模型,永遠看不到牠們活生生站在耶誕樹梢上,更遑論在天空翱翔那般動人景象了。 前一篇文章 婆羅洲長鼻猴 難睹真面目 下一篇文章 昆蟲小宇宙 大黑星龜 金花蟲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