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我的女兒不是第一名的孩子,但很『耐摔』;我的女兒不贏在舞技高超,而在『雙倍努力』。」這是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服務的一位弱勢母親的感言;兒福在今年的「弱勢兒童學習困境調查」發現,貧困讓很多孩子不敢想像未來。擔任愛心大使的女網選手詹詠然說,處於弱勢,也要永不放棄追夢。
調查指出,弱勢孩子的物資匱乏,生活經驗、學習機會遠少於中高所得家庭孩子。他們的學業也普遍表現較差,有四成五表示,在校成績「中下、很差」;六成無法補習學才藝;八成四則過去一年從未與家人旅遊。
弱勢孩子對未來缺乏想像,一成六預期未來工作是「非技術性工人」,例如臨時工、雜工;三成九認為,未來第一份工作起薪在二萬二千元以下。
根據兒盟每年照顧超過五千名弱勢孩童的經驗,很多孩子須提早擔負家庭照顧責任,被迫放棄教育,因此發起「小舵手資助計畫」,提供學習與發展潛能的機會;計畫至今十年,三萬名學童能持續就學,並有機會學音樂、體育。
資助工作需要更多企業投入,台灣高鐵公司率先拋磚引玉,透過高鐵車上零錢捐的方式,協助募集基金;本月三十一日至明年三月二日,乘客可填寫車上捐款信封,交給列車長與服勤員,或投入捐款箱。
協助拍攝宣導影片的詹詠然表示,九二一地震後,家中經濟不佳,讓她的職業選手夢遭遇更大困難,但她選擇相信自己,「希望以永不放棄追求夢想的經歷,鼓舞弱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