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分析台北市明星高中升學率,並比較知名大學電機系就業薪資,發現建國中學成績後段的六百名學生,大學學測成績不如師大附中前段五百人;輔仁大學有百分之十五點四畢業生月薪超過八萬元,勝過百分之五十七的交通大學畢業生,彭明輝強調,「能力比學力重要,分數不是人才唯一指標!」
彭明輝表示,英數理化分數只在學校有用,職場需要多元人才,連調皮搗蛋都是能力;學校迷信明星學校的結果,讓學生害怕考試失常、不敢犯錯、不敢走跟別人不同的路,缺乏創新思維與能力,結果造成台灣薪資倒退。
二○一二年一份報告也令彭明輝震驚;在調查前一周,曾有負面念頭的高中生超過百分之十五,其中,基測PR九十七以上孩子的負面念頭比率最高。他指出,PR九十七以上學生可錄取建中、北一女中、師大附中等明星高中,是教育制度的優勝者,卻也是壓力大到厭世比率最高的一群,「這是比黑心油更嚴重的問題!」
因此,他著手寫書告訴高中生,在哪裡學習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到什麼,「職場老闆在乎的是能力,不是學歷。」
彭明輝表示,考大學失常沒關係,考不上台灣大學,還是能到台大隨班附讀;每學期修六學分、兩門課,四年十六門課都拿到學分,憑成績應徵工作,可證明有台大實力,也可報考研究所。
他舉例,他的學生從清大電機系畢業後,年薪六十萬元,但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一周工作七天;他在清大遇到的油漆工日薪三千元。他相信,台大電機系最後一名的收入比不上油漆師傅,「父母還要逼孩子去讀台大電機系嗎?」
彭明輝說,在製造業時代,擅長數理化的人才有機會出頭;台灣服務業現已占百分之七十,不再只靠技術賺錢,而是靠文化與創意,終於可實現「行行出狀元」;此外,蘋果公司薪水最高的是工業設計師,而不是工程技術人員,科技業最需要的人才是能洞悉客戶需求的人,即人類學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