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 R. 蘭卡斯特教授
(Lewis R. Lancaster)
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語文系的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 R. 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近年透過推廣禪修與監獄弘法,與大眾結緣。深信人間佛教的全球化,可以為當今社會提供更多解決之道。
禪修淨化身心
佛教積極參與
蘭卡斯特教授平常的修行就是透過禪修來淨化身心,他談到禪修時特別提到佛教在現代西方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主要是透過網路,或是校園裡的禪修所傳播。很多人在學校學習禪修,數量遠比台灣學生更多,參與率也更高。
就他觀察,台灣的學校較少介紹禪修,擔心會有宗教的影響。但是,西方國家在校園推動的禪修,不會有轉變信仰的問題,而是如何讓人獲得幫助,科學上也證明禪修有穩定心智的效果,而這一點其實與人間佛教所提倡的理念相符合。蘭卡斯特教授希望有更多的佛教團體能夠參與這個運動,因為非佛教團體的介入,會讓禪修成為世俗化的運動,佛教的精神與理念就會失去。
蘭卡斯特近二十年也積極參加監獄弘法的工作,親自在監獄裡面教導禪修,與囚犯直接對話,現在也有兩百多位學生。他深信,佛教是給予世界上許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也知道現今有許多人是透過網絡的推特、臉書、Google等接觸禪修,但是其中有一定的風險。
他贊成禪修是透過老師指導,或許有人從網路得知訊息,而不知道禪修的內在意義。因此這也是他希望佛教團體現在可以參與推廣禪修的工作,可以讓佛教的教義可以傳播,而不只是禪修而已。
全球人間佛教
結合科技媒體
從十九世紀的採礦熱潮時,就有許多中國礦工到達西方,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是僧侶,所以西方人那時只能從想像中去認知中國佛教,這些礦工並不是知識階級,也沒有受到高等教育,雖然有這麼多中國人過去工作,卻沒有把佛教帶過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隨著經濟發展與全球商業化之後,更多的中國人遍及世界各地,佛教開始傳播到西方,其中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貢獻最為可觀,他把佛教傳播到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南美洲、非洲,將佛教普及到世界各地。星雲大師所倡建的人間佛教,並不侷限於或台灣,只要人們需要,就將佛法傳播到當地。
佛教弘傳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將佛法本土化,現在佛光山在全球各地都有據點,這是佛教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能透過現代科技以及媒體的力量,佛教的實踐可以啟動人們新的興趣,在西方廣大未接觸佛教的群眾中發揚光大。星雲大師所領導的佛光山,善於運用網路、廣播、電視、報紙等,超越傳統寺院的功能,開啟佛教全球化的大門,蘭卡斯特相信,透過這些智慧之門,可以讓人間佛教為當今社會提供更多解決之道。
緣深東方文化
研究佛法傳播
蘭卡斯特表示,他的人生和東方文化特別有緣,小時候唯一見過的東方人士是日本人,沒想到現在他的孫子們當中,就有兩位是美日混血,他每年都會到日本去和孫子交流,避免他們的母語不會流失。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很幸運,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待在世界上很好的國家、很好的大學裡工作,有一群優秀的學生、研究生,其中有十八位是佛學研究者,他們現在全世界各地的大學當教授研究佛學。而且,學生還比老師更優秀,這點讓他感到很高興、很有成就感。
蘭卡斯特一九八○年第一次到中國時,在北京大學擔任交換學者,也是第一位在北京大學教授佛學課程的老師。
同時蘭卡斯特也參訪中國各地,與許多研究者對談,是現代西方學者去到中國進行佛教對談的第一人。因為走上研究佛學的這條路,讓他能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特別是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地,也曾走訪過印度、尼泊爾,探訪喜馬拉雅山。
蘭卡斯特目前最新的研究領域,是關於佛教弘傳透過海洋傳播,從印度南方到斯里蘭卡往東南亞方向。這是研究的大型計畫,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合作,預計建立一個3D的大模型,並且在二○一六年在香港城市大學提交計畫並舉辦大型展覽活動。
路易斯 R. 蘭卡斯特教授
(Lewis R. Lancaster)
生於1932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終身榮譽教授,曾任西來大學校長(2004~2006年),柏克萊加州大學資訊學院ECAI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至今),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達特茅斯學院、北京大學、東京立正大學、高麗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或交換學者,為佛教經典電子化數位化、電子文化地圖(ECAI)的開創者,以及佛教學術研究的重要國際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