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清江分館,很寬敞、很乾淨、很清爽。三樓的書報閱覽室,有十多張大、小桌子各自配置著二至六張不等的靠背椅子,一大早開館時,桌椅都整整齊齊。可是當民眾紛紛進入時,拉動椅子的摩擦聲音就此起比落。離開時也不知要順手將椅子歸位,非常凌亂;而極少數有將之歸位的,也直接推動椅子,發出刺耳的噪音,實在不像文明國民的表現。
撘公車時,很多司機都很有禮貌的問早、道好、請乘客小心,握緊把手站穩;而乘客下車時向司機先生說:「謝謝」的似乎不多,一般都認為:「我是顧客、我是消費者,接受服務是『理所當然』的啊!」校內許多學生進出電梯,完全無視於在門邊幫忙按開關的老師、職員或同學。事實上,下公車、計程車、搭電梯等,向相關服務人員道謝,不是彼此都是很好的愉快互動嗎?尤其在寒冷冬夜,民眾倒垃圾時,向辛苦的環保隊員說一聲:「辛苦了,謝謝!」他們是不是覺得非常「窩心與溫馨」,忘卻了工作的疲憊,感覺工作的成就感。
在餐廳、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用雙手將椅子提起移出或歸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這就像接獲友人、同事的E-mail,是不是起碼也要回覆:「收到、謝謝、敬悉」,可是常有很多人(包括高學歷的知識份子),不知是太忙抑或…,幾乎是不回信的。猜想他們可能是存著「是你們主動給我的E-mail,又不是我求你的,我何需回信呢?」的自我意識心態吧!
我們一向號稱「禮義之邦、禮儀之邦」,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更是全國大、中、小學的共同校訓,要符合二十一世紀的文明人,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環扣要切切實實地推動基本的國民生活禮儀,成為「富而仁、富而有禮」的溫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