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一名國小男童到校練球,遭人以利刃削鼻,實在令人憂心台灣的校園安全。
校園為社會的縮影,各級教育主管機關和學校應時時提高警覺,維護校園安全,但據教育部上月的「九十四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顯示,去年校園通報事件高達一萬五千八二十八件,較九十年暴增十二點六八倍,死亡一千一百零七人,較九十年增加近三倍;而去年的校園事件中,遭到外力侵擾的有一千三百三十二件,高居第三位,亦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六。
也就是說,台灣地區平均每天發生三點六件外力侵擾校園事件,這樣的數字實在令人怵目驚心,但教育部未能有具體作為全力防範,卻在歷史教科書上刪除「國父」,在「罵豬」屬體罰範圍等非急迫性問題上耗費心力,顯然本末倒置。
建議教育部應監督各校,以嚴格門禁管制為防範重點。在軟體建設方面,應補助高中以下學校延攬訓練有素、品德優良的警衛人員,取代數饅頭的替代役;輔導學校規畫校園活動時間管制、推動「入校押證查驗」制度、執行安全模擬演練、強化學生校園安全教育,並結合家長志工或民間公益團體,密集巡視校內死角,規畫學生出入校園安全路徑,建構密集監視網與求援網絡。
在硬體方面,由於校園動線規畫不當將影響安全,新建校舍應採通視佳的直線設計,消除危險空間,既有校舍須強化安全監視系統,全面管控死角,防範外力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