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讀唐宋詩】 宋詩中最好的讀書詩

文/胡曉明 |2014.12.12
3076觀看次
字級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首王禹稱的〈清明〉,可說是宋詩中最好的讀書詩,讀書人不可不知。早晨讀來,心頭滿滿,素樸而華貴。

試比較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王禹稱的〈清明〉詩,更顯得有宋人特點,有宋人清醒自信的理性氣質。

「無花無酒過清明」;且「曉窗分與讀書燈」,一大早起床讀書,書與火之意象——「以書為資糧,以文為火種」的隱喻貫穿其中,體現了一種優游涵詠於人文生活的情調,表現了清新明朗、自在瀟灑的書生情懷。

一年之中,天最清寧、地最平靜的時節,又無花無酒,那自然是「清明」。現代中國人不熱鬧不足以過節,但是這裡有一點古意,畢竟有了一個安靜的讀書節;甚至不點火,有點齊戒的味道,又不那麼宗教。一切都從新開始,新的風景歲時、新的心情感受,以書為緣。

再參讀下面兩首宋人的清明詩:

每年每遇清明節,把酒尋花特地忙。

今日江頭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爐香。

──《古今歲時雜詠》卷十五〈清明〉

可惜韶光過眼明,一分流水二分塵。

杜鵑聲感客中客,蝴蝶夢飛身外身。

一滴清明寒食酒,萬家紅杏綠楊春。

鬥雞走狗非吾事,新火書燈誰共親。

──〈清明次韻周君會〉

兩首都是不要熱鬧的,有宋人氣味。前一首是新火先從神前起,一種準宗教的心情;後一首是在「一分流水二分塵」的淡泊心境中,與書燈相親。

宋人喜讀書生活,青少年時代的讀書底子,是人生無上的財富。更請參證劉克莊〈記夢〉:「紙帳鐵檠風雪夜,夢中猶誦少時書」;劉跂〈學易堂作〉:「老不任作務,讀我少時書」;陸游〈懷舊用昔人蜀道詩韻〉:「卻尋少時書,開卷有慚色」;陳造〈客夜不寐四首〉:「少睡更堪寒夜永,新來熟遍少時書」……皆可見宋人少時讀書集義的文化生活所帶來的人生底氣與生命意義。

「少時書」成為宋人的新經典,「少時書」也包含著重要的教育學資訊:生命有自己的季節,一旦錯失了,就永遠沒有意義了。我想,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少時書」。

唐人的騎馬詩多,宋人的讀書詩多,亦可見唐代是「功名的社會」,而宋代則是「書香的社會」。(摘自龍圖騰《唐宋詩一 百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