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選上縣市長者,企圖有所作為,想改變改革,幹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其實把許多小事做好,聚沙成塔,就能成大事。
我與德國同事聊天,聽他說德國政府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換水管,確保家戶自來水可直接飲用,這種事在台灣很難想像。我們很多家庭都要準備淨水器才敢喝自來水。
德國因常換水管,水壓很夠,家家戶戶都不需要在屋頂裝水塔,無論城市與鄉村景觀都很漂亮,與台灣家家戶戶屋頂的水塔「奇觀」有著天壤之別。
我問德國同事,你們不怕斷水嗎?他說印象裡,四十多年來,只有在他四歲時發生過一次缺水。
在台灣,想要找到一條平整的馬路,難度有點高。在日本與歐洲各國,讓馬路保持平整不破損、人行道整潔是最基本的求。
水管、水塔、馬路、人行道,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台灣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遑論大事。外國人說,從這些小事就可以知道台灣生活品質如何。
德國政府已經著手在家家戶戶屋頂裝太陽能板,並用先進的「電網技術」,把這些太陽能板的能源做最好的整合與運用,但台灣卻天天在吵核能存廢問題。
最為人所詬病的是首長與官員常常出國考察,不知在這麼多考察中,他們看到了什麼?有感嗎?國外屋頂不用裝水塔,他們看到了嗎?
難道出國考察的長官不認識半個外國友人,無法從他們口中知道人家的政府為人民做什麼?必須動用公款一次次國考察?
台灣的道路三天一小挖,五天一大挖,這條挖完那條挖,隨時處於「施工狀態」。人行道也是處處破損積水,難道不能學學外國的施工方法嗎?
大型工程可引進國外工法,台灣也可自己創新,為什麼挖馬路與換水管這些小事不行?若能常換水管,保養道路,確保國人飲用水和行的安全,可大幅降低全民健保的花費。
台灣九合一選舉,引起很大震撼,未嘗不是一個改變的契機,但切莫好高騖遠,只想做「大事」、搞大工程、編鉅額預算。不妨從小事著手,讓台灣明天更好。
普玄(桃園縣/維修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