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朝聖 轉山轉念 汝心即靈山

文/陳維滄 |2014.12.12
3124觀看次
字級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圖/陳維滄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圖/陳維滄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圖/陳維滄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圖/陳維滄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圖/陳維滄

文/陳維滄

岡底斯山脈位於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區,恒河、印度河等大江大河均發源於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這些河流與岡仁波齊有著神聖的連結。

《底斯山湖志》記載:岡底斯山為群山之王,高不可攀,直聳雲霄,山脈雪峰林立,天寒地凍。岡仁波齊東邊的萬寶山傳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登臨過的山,西有度母山,南有智慧女神峰,北為護法神大山……。

地理上,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六千六百五六公尺的主峰岡仁波齊。

四教中心 內轉山道

岡仁波齊峰算不上是藏區的最高峰,不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除了山型巨峰迷人之外,這個「神靈之山」經常被白雲繚繞,凡人很難一睹其真面目。加上峰頂萬年不滅的積雪,威凜於群峰之上,在陽光照映下,閃耀著神聖的光芒,極具視覺和心靈的震撼力。由於岡仁波齊神山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是座神山,也是四大教派的信仰中心,因此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華人、藏族的朝聖隊伍,年年絡繹不絕,使得這裡的神聖意味不斷得以發揚光大並深植人心。

「轉經」是藏傳佛教信徒修行的主要方式,「轉山」則被認為是比「轉經」更高層次的修行。岡仁波齊的「轉山道」分二,「外轉山道」以岡仁波齊為核心,全長約五十六公里,很多有經驗的藏民用一天就可轉完,一般轉山者需要用二至三天的時間。「內轉山道」是以圍繞岡仁波齊南側的因竭陀山為中心的轉山道路,朝聖者必須轉完十三圈外圈才可轉內圈,轉內圈一天就能完成。

由於團員中有不少人都是上了歲數的長者,對於至少要三天兩夜時間的「轉山」活動,有人意願不高,有人力不從心。因此,我們只在岡仁波齊峰隘口周遭繞行一圈。據這次有去「轉山」的領隊,也是兩次成功攻頂聖母峰江秀真小姐表示,這次轉山花了三天兩夜,且據說今年轉山藏人人數明顯減少,反而是外地客較多。我們的團員租用馬匹,租馬費用約新台幣六千元。

江秀真談到轉山過程時說,馬匹到了五千七百公尺時,便不能再往下走,因為馱運重物,容易重心不穩,滑下山,這時人就得下馬行走,直到四千二百公尺時,再騎著馬出去。住宿方面,大部分都住組合屋或藏民帳篷,睡袋也是不可或缺的禦寒工具。

轉山那麼辛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藏人和信徒不辭勞苦,前來轉山?因為他們認為神山、聖湖養育並保佑著他們,如果能看到峰頂是很有福氣的,如果能到岡仁波齊轉山一圈,可積功德,洗盡一生罪孽,延年益壽。因此,來自世界各地區的信眾群聚於此轉山、轉湖,在神山腳下搭起帳篷,一路綿延。不過,「轉山真有那麼靈驗嗎?」我問這次有去「轉山」的江秀真,江秀真不置可否,笑而不答。

萬法唯心 力行體證

佛經上說:「萬法唯心造」,我認為「轉山」和星雲大師口中的「朝山」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轉山」最重要的是那種拋卻生死,一心拜佛的意念,至於所謂的神奇效力,我並不特別嚮往。我比較認同星雲大師對於「朝山」的看法。大師說:「朝山是增福滅罪最好的修持法門。朝,有拜的意思。朝山是指朝禮、朝拜名山古剎……從這一路的禮拜,朝向自己的真心本性。

朝山,一般是從山下三步一拜,一路拜到山上。最初離佛好遠,但一步一步拜得與佛愈來愈接近,拜到最後,身心都會有超越的感覺。

朝山是從凡夫拜成聖者,當一拜一拜的拜到佛前,就會感到自己與佛心融合在一起,心靈也跟著清淨、自在、解脫。

朝山拜佛的意義在於:從山下拜到山上,愈拜愈高,如同步步高升;從山外拜到殿內,表示平時除了注重心外,也要注重心內;從一人拜到萬人,表示愈聚愈多,愈多愈有;從貢高我慢拜到恭敬,愈恭敬愈有佛法,愈有佛法,就會愈快樂。」

雖然這次無法身體力行,親自體驗「轉山」的過程。不過,我深信對朝山者而言,那將是體力和意念雙重嚴苛的考驗。特別是貼近聖山的純淨世界,與天共渺的感受,絕對是心靈上不可多得的一種洗滌和震撼。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轉山」的路途中,當身體的疲憊勞累到達一定程度,也許更能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一種返璞歸真,活在當下的呼喚。「轉山」的過程中,透過一步一步的禮佛朝拜,不知不覺地反省、懺悔、自淨……,所謂「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如果說「信願行證」是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透過「轉山」的修行,時時力行,刻刻實證,雖不中,亦不遠矣。

那麼,「轉山」除了「轉山」外,更大的意義則是在「轉念」了。所謂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夠超脫生死輪迴,不也就在一念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