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系列之3】 巴姆古城 浴火重生──倒毀的古城如不死鳥 再度堅強而安謐的重生 文/陳維滄 |2017.02.15 語音朗讀 42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遠眺有著「沙漠中翡翠」的巴姆古城。圖/陳維滄 結束驛站之旅,前往巴姆古城的路上,只有「荒涼」兩個字可以比喻,觸目所及,除了荒涼還是荒涼。圖/陳維滄 世人對巴姆古城的記憶,因為一場地震才又被喚起。圖/陳維滄 世人對巴姆古城的記憶,因為一場地震才又被喚起。圖/陳維滄 文與圖/陳維滄 結束驛站之旅,前往巴姆古城的路上,只有「荒涼」兩個字可以比喻,觸目所及,除了荒涼還是荒涼。 當我們抵達巴姆城,進入城區眼前所見,是紊亂的交通,六線道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司機開車如同電影《計程車終極殺陣》般橫衝直撞,視交通規則如無物,這樣的情景令人捏把冷汗。 愛心匯聚 協助新建 我在車上看到這樣的情景,心情不禁為之一沉,導遊一路盡責的解說,提到巴姆古城在二○○三年發生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崩毀災情慘重,基於人道精神,有來自六十個國家醫療團隊和救護專家陸續趕到巴姆,撇開伊朗核武議題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紛紛投入救援行動。就連美國,也伸出援手,提供醫療、物資和救災人員。只是,美國釋出善意是要藉著救援行動,以換取伊朗同意核子設備接受西方國家有限度的監控,是一種有條件的救助。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包括來自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慈濟志工也投入救援,還有後續學校興建事宜。慈濟共認養了五間學校,由菲律賓籍和伊朗當地工程師組成的建築團隊在每所毀壞的校地上興建。可惜適逢齋戒日第二天,往達巴姆古城路上的學校大門深鎖,我們不得進入校園參觀,只能望門興嘆,感到一絲的遺憾。 絕望中的新生 離開市區之後,車行十五分鐘,我們就到達巴姆古城,一看見古城,我的心豁然開朗起來,終於來到百聞不如一見的千年古城面前了。 在荒沙旱丘之中,巴姆古城像是一座用沙堆堆砌而成的城堡,它早被評為世界最大的土坯建築群,建築物都用黏土、稻草、棕櫚樹幹為材料的黏土磚蓋成。 這座已有二千五百年悠久歷史的巴姆古城,在二○○四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明遺產的重要景點,有著「沙漠中翡翠」的稱號。舊時為絲路重鎮,也是歐亞文明交會之域。 古城的興建歷史可追朔到安息王朝(Parthian Empire),但是大部分的古建築和城堡,卻是在後來的薩非王朝(Safavid)時完成的,當時人口約一萬三千多人。 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一七二二年和一八一○年先後遭受到阿富汗人、希拉茨人侵略,經過這兩次的入侵,巴姆城雖然損毀不嚴重,但是城民卻如同驚弓之鳥,避到南郊另建新城區,古城淪為廢城,一直到二十世紀,一度有軍隊常駐,到了一九三二年再度荒廢,乏人問津,一場地震,才又喚醒人類對古城的記憶和重視。 為我們介紹巴姆古城的導遊是Amir,看到我們來自台灣,他難掩興奮之情,可是一提到當時的地震,二十多歲的他還是餘悸猶存。那時是清晨五點,天還未亮,大家都還躲在被窩中熟睡。突然間,天搖地動,以土磚建成的樓房,如積木般崩塌,瞬間夷為廢墟,整座城市煙塵瀰漫,哀鴻遍野,死亡人數估計至少高達二萬六千多人,受傷的有三萬人,七萬五千人無家可歸。 事後許多人把慘重傷亡責任歸咎於以傳統建築材料(稻草、泥磚和棕櫚樹樹幹混合)蓋的房子經不起考驗。實際上,經國內外專家學者調查結果發現,死者有百分之六十八是被後來都市發展興建的鋼筋水泥建築屋頂與牆柱崩垮下來給埋葬或壓死的,真正死於土磚房的人只有百分之三十二。 Amir就被困在瓦礫堆中六、七天,幸運地被救出之後,他便決定專攻考古學,立志當導遊、解說員,以介紹波斯古文明為己任。 可是,當他熱切地想為我們介紹土坯建築歷史時,大家卻被壯觀雄偉的古城吸引,立即作鳥獸散,紛紛拍照去。Amir的長才竟無所發揮。 再現沙漠中的翡翠 從原本看見巴姆城市區車水馬龍的一面因而心情低落,到看到慈濟援建的學校而感動,再一睹充滿傳統伊朗建築風格的巴姆古城,心情如同倒吃甘蔗般漸入佳境。我們在巴姆古城待了三個小時,資料上說每年有十萬人前來參觀,但是依當時我們看到的觀光客卻不到十位,可見伊朗的觀光事業還有待宣傳和理解。 巴姆古城的保留,就像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分成了左右兩岸,一邊叫布達(Buda)、一邊叫佩斯(Pest),布達是古城、佩斯則朝向現代化發展,這新舊兩個地方就像雙胞胎一樣流著同樣血脈,卻又擁有不同的風貌和性情。 巴姆千年古城的重建,還在進行中,顯現世人對古城遺蹟的重視,這不禁讓我想到毛澤東曾經在死前後悔的兩件事:一是改了國號,二是沒有保留有著古文化的老北京,反將東西南北城門都毀掉,讓原本具有深刻內涵的歷史文化,就如此被人類的無知而摧毀。 所幸,巴姆古城仍能重建,修復的速度雖然不快,但總持續在進行中。這座「沙漠中的翡翠」,幾千年來歷經了許多的天災人禍,我們卻看見他如同浴火鳳凰般,一次次的重生,展現出不死鳥的精神,正如古老的波斯名言「天空愈暗的時候,你愈能看到星辰」。我相信,下次再見到巴姆時,脫胎換骨的古城夜晚,一定是繁星滿天,燦爛爭輝。♣ 前一篇文章 【1-2月主題徵文-過年】 大小湯圓圓又圓 下一篇文章 【詩】 雨後即景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瓦加 小鎮的降旗典禮 敵對印巴 合演大戲【深入以色列之二】 不沉死海任漂浮【伊朗系列之2 】矗立黃沙中的華麗驛站──廣闊無邊的荒漠驛站 提供旅人再出發【伊朗系列之1】 拂去歷史塵埃 看見波斯笑容 ──只有踏上伊朗的土地 才會真正了解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