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有其傳統的背景與合理的使用,該由教育、媒體等公共場域內捍衛與遵守,漢語之美也該被傳承與發揚,不過有些字詞也會隨著時代被創造或是該修正,例如,「林來瘋」一詞不就是隨著籃球好手林書豪的崛起被發明。
我身為七年級生,可以說是身處傳統語文教育與網路語言崛起的交界地帶,對於長期接受中國語文教育涵養的我,一開始看到網路語言,內心也是相當反感的,無法接受,但拒絕對話的結果,就是在溝通上日漸疏遠、建立不了互信。
當我認識到網路世代勢不可擋的現象後,企圖試著去了解、接受,甚至與他們討論,但這不代表我放棄對傳統文字語言使用的堅持,反而是深入網路世代,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網路,不正也是引導或修正更好的用詞的工具與場域嗎?
徐夢陽(新北市/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