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陽明大學教授楊慕華解說腫瘤轉移分子如何促進癌症轉移。 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陽明大學和台北榮總腫瘤免疫研究團隊發現,頭頸癌惡化時,會分泌細胞激素,誘使巨噬細胞聚至腫瘤處,改造免疫細胞,成為加速癌症惡化與轉移的幫兇。
此項新發現十月發表在醫學界具領導地位的頂尖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堪稱台灣癌症研究重大突破。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楊慕華表示,近年癌症醫學快速進展,腫瘤免疫學成為最熱門研究課題,許多治療因應而生。醫界已知,腫瘤細胞能讓宿主細胞由「敵人」一夕倒戈,變成有利於腫瘤細胞生長、惡化的「戰友」。
但是腫瘤轉移時,惡性度更高的「變形」癌細胞,如何反客為主,改造腫瘤「微環境」,其「抹黑」手法的細節,最近才由楊慕華領軍的榮陽免疫腫瘤團隊成功揭秘,使得國內癌症醫學往前邁進一大步。
楊慕華說,腫瘤生物學中有「種子與土壤」理論,已知惡性腫瘤是由包括種子(癌細胞)與土壤(宿主細胞)兩大部分組成,醫界已知腫瘤細胞能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監控,持續生長,甚至重塑腫瘤微環境,使宿主細胞「化敵為友」,但不了解惡化的關鍵。
研究團隊發現,當腫瘤處於輕微發炎狀態時,腫瘤壞死因子(TNF)會傳遞訊號,促進蛋白變化,具有誘發細胞激素的能力,吸引宿主巨噬細胞聚集在腫瘤處,改造免疫細胞成為癌症的幫兇。
楊慕華指出,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有兩種,一種叫M1,另一種叫M2。M1如「戰士」,會攻擊細菌、病毒等有害物,當M1發威後,扮演「醫護兵」角色的M2,會靠近「戰場」,修補M1與有害物交鋒後造成的組織損傷。
研究發現,當腫瘤組織開始發炎,會分泌特定的、可吸引M2靠近的細胞激素。因此,「來的不是戰士M1,而是醫護兵M2。」由於M2會修補腫瘤的組織,結果反而使得腫瘤更擴散、惡化。
楊慕華指出,此一癌症惡化機轉的關鍵,不只出現在頭頸癌 (不含眼、腦、脊髓的頭頸部癌症),包括肺癌、乳癌、大腸癌等都有類似的特徵,若能阻斷腫瘤細胞釋放細胞激素的訊息,對晚期癌症治療產生重要的影響。
楊慕華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研究,測試藥物對癌症的療效,提供癌症患者更多治療選擇。